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不平等条约体系
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
(1)请分别指出以下条款的出处:
A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
B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
C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2)根据所学,举例说明近代列强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示例:侵占中国领土,如割占香港、台湾。(至少3例)
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
(1)请分别指出以下条款的出处:
A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
B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
C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2)根据所学,举例说明近代列强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示例:侵占中国领土,如割占香港、台湾。(至少3例)
3.
同文馆的困境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材料三:1867年,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及你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4)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150~200字)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材料三:1867年,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及你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4)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150~200字)
2.单选题- (共22题)
5.
17~18世纪的法国,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三级会议中断召开达170年时间。路易十四(1643~1715年)就曾声称“朕即国家”,自视为神的化身。这表明当时的法国政治制度是
A.封建等级制 |
B.等级君主制 |
C.君主专制制度 |
D.议会君主制 |
6.
《全球通史》认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带来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德国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B.通过普法战争取得赔款 |
C.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
7.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11.
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人即达200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这充分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至此时完成 |
B.海外贸易是重要财财政来源 |
C.市舶司采取高额关税政策 |
D.南宋政府盘剥海外的商人 |
13.
西方研究者这样评价一部作品:“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这部作品是
A.《大唐西域记》 |
B.《地理学》 |
C.《马可·波罗行记》 |
D.《海国图志》 |
14.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
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
15.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7.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
A.西方科学技术 |
B.西方生活习俗 |
C.西方经济制度 |
D.西方教育制度 |
19.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
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 |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
21.
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得一败涂地,以致民怨沸腾。人们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而矛盾焦点直指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A.明治维新 |
B.农奴制改革 |
C.洋务运动 |
D.南北战争 |
24.
徐旭生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传说是我们了解上古史的唯一途径 |
B.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文献的价值等同 |
C.历史传说在古人的意识里就是历史文化 |
D.历史传说中蕴含了大量的重要历史信息 |
3.选择题- (共6题)
26.
近年来保定各地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梨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