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提出五点: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1992年,医改正式迈出“市场化”步伐。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摘编自2008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提出五点: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1992年,医改正式迈出“市场化”步伐。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摘编自2008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3.
材料:范仲淹(989-1052)苏州人,幼年丧父,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而更名朱说。知晓身世后,他远赴应天府求学苦读,1015年科举成功,在为官一方并食朝廷俸禄后,他迎回母亲供养并改回本名。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因旧海堤年久失修,海潮淹没良田,毁坏盐灶,危害百姓,他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1026年,工程最终完成。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应天府留守晏殊闻范仲淹之才,请他执掌应天府教席。在主持教务期间,他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力求矫正世风,严以律己,节操高尚。在其影响下,书院学风焕然一新。1028年,范仲淹奏请《上执政书》,请求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得到不少朝中大臣的褒扬和推举。同年,被宋仁宗招入京城。
范仲淹死后,朱熹说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
--据《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能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后世褒扬范仲淹的理由。
范仲淹死后,朱熹说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
--据《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能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后世褒扬范仲淹的理由。
2.单选题- (共8题)
4.
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
A.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
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 |
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
5.
176年,英国商人向国王乔治三世和政府递交了大量的请愿书,呼吁与殖民地妥协。当英王派人携带支持政府作战的文书到伦敦市民中募集签名时,最终募集到941个;此外,还有1171位伦敦商人在反对政府政策的抗议书上签了字。这客观上可以说明
A.北美独立具有群众基础 |
B.英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
C.民众参与决策机会有限 |
D.乔治三世失去社会民意 |
6.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7.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
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
8.
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由此可见,桑弘羊与雍正帝都
A.实现了减轻税赋的目的 |
B.注意税赋征取的正义性 |
C.废除了地主阶级的特权 |
D.无法切实解决财政困难 |
9.
“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
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
10.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
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
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1.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