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佃权的产生是佃农长期斗争的结果。随着万历以来土地交易中的地租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佃农转佃土地的合法化,到了清代,永佃制下佃农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非常完备了……他们可以随意转让、馈赠和出卖所佃得的土地,而业主无权过问。这种新型的租佃关系无疑对佃农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耕种权的佃农无力耕种,而又“不敢懒惰、抛荒及私相授受”;另一方面,一些有能力耕种的人却又无田可耕,只有两相望“田”兴叹。永佃权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它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人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摘编自周荣:《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第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权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并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材料一 永佃权的产生是佃农长期斗争的结果。随着万历以来土地交易中的地租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佃农转佃土地的合法化,到了清代,永佃制下佃农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非常完备了……他们可以随意转让、馈赠和出卖所佃得的土地,而业主无权过问。这种新型的租佃关系无疑对佃农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耕种权的佃农无力耕种,而又“不敢懒惰、抛荒及私相授受”;另一方面,一些有能力耕种的人却又无田可耕,只有两相望“田”兴叹。永佃权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它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人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摘编自周荣:《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第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权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并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它的出现,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密不可分。
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振兴实业,奖励工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推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二是整顿军队,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后又命令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三是改变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育与人才选拔办法。兴办新式学堂,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广派留学。四是改革官制、预备立宪、推行地方自治。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1908年正式颁定《钦定宪法大纲》,推行设立咨议局、资政院、调查户口、编纂法典、司法独立,办理地方自治等。
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
——摘编自章征科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的影响。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它的出现,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密不可分。
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振兴实业,奖励工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推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二是整顿军队,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后又命令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三是改变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育与人才选拔办法。兴办新式学堂,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广派留学。四是改革官制、预备立宪、推行地方自治。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1908年正式颁定《钦定宪法大纲》,推行设立咨议局、资政院、调查户口、编纂法典、司法独立,办理地方自治等。
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
——摘编自章征科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
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
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在不同时期被给予了不同的对待。南宋封授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元代没有因为岳飞非我族类就漠视、诋毁,前贤之后反而优待,对于岳飞后人也是如此。朱元璋本人就非常敬重岳飞,为他的事迹而落泪,曾亲自书写匾额“纯而不曲”,并下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1905年同盟会建立,因为岳飞反抗的金女真被满族人视为祖先,反清先驱即以岳飞等反抗异族的英雄为榜样,革命党人借机号召起义反清,皆以岳飞为精神领袖。民国时期,留洋归来的胡适开始为秦桧感到冤枉;“一二八”事变时,汪精卫曾与蒋介石争论秦桧是否为好人;抗战后,岳飞再度成为热点人物,激励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思潮出现且有发展态势。1951年,署名石英的《岳飞,他是对人民有罪的》一文中,说岳飞是封建奴才。1966年,在这个非常历史时期,岳飞难逃厄运,杭州岳王庙变成了“搜租院”,岳飞墓甚至被捣毁。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岳飞历史地位变迁的因素。
材料: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在不同时期被给予了不同的对待。南宋封授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元代没有因为岳飞非我族类就漠视、诋毁,前贤之后反而优待,对于岳飞后人也是如此。朱元璋本人就非常敬重岳飞,为他的事迹而落泪,曾亲自书写匾额“纯而不曲”,并下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1905年同盟会建立,因为岳飞反抗的金女真被满族人视为祖先,反清先驱即以岳飞等反抗异族的英雄为榜样,革命党人借机号召起义反清,皆以岳飞为精神领袖。民国时期,留洋归来的胡适开始为秦桧感到冤枉;“一二八”事变时,汪精卫曾与蒋介石争论秦桧是否为好人;抗战后,岳飞再度成为热点人物,激励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思潮出现且有发展态势。1951年,署名石英的《岳飞,他是对人民有罪的》一文中,说岳飞是封建奴才。1966年,在这个非常历史时期,岳飞难逃厄运,杭州岳王庙变成了“搜租院”,岳飞墓甚至被捣毁。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
——摘编自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历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岳飞历史地位变迁的因素。
2.单选题- (共7题)
5.
16世纪法国学者盖伊·柯克维尔认为:“罗马法不是我们的普通法,在法国不具有强制力,但它应被看成是理性。当宪法、我国国王的法令或法兰西的不成文法以及习惯法不能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向罗马人制定的法律求助。”这反映了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国家宪法的基础 |
B.为欧洲近代社会提供法律援助 |
C.理性思想影响西欧法制现代化 |
D.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6.
1942年四川农民上缴政府的粮食占每亩收获量的59.8%。在湖南滨湖10县每亩的上缴量达到了收获量的52.79%,云南也达到了49%,是1937年负担的5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的西迁 |
B.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 |
C.中国共产党鼓励农民交租交息 |
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 |
7.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廷的割台讨论与各省官绅的反割台奏请几乎同时展开,台湾京官叶题雁等人的呈文中写道:“议者必谓统筹大局,则京畿为重,海疆为轻故耳。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这表明
A.甲午战败已使清廷人心尽失、统治瓦解 |
B.清朝的官绅们都已具有强烈的主权意识 |
C.时人的皇权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
D.清朝部分官绅受到公车上书的影响 |
8.
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蚕丝非常畅销,号称“湖丝遍天下”,当地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便是养蚕、缫丝和丝织业,甚至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该现象说明当时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
B.海禁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D.江南地区农业日渐衰落 |
9.
19世纪中叶,机纱开始进入华北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北以机纱为原料的手织业逐渐兴旺,1929年,河北省手织业使用机纱6348.32 万斤,1933年,山东省手织业使用机纱达8214.84万斤,这些机纱中很大一部分是国产机纱。这反映了当时
A.华北地区传统手工业对机纱的抵制 |
B.华北手工业为当地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
C.华北农村尚未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华北农村手工业对当地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1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
C.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