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75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4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19世纪英国经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概括其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刚一爆发,德国就展开了原子弹的研究计划。然而,德国并没能造出原子弹,它甚至连门都没有入。1942年6月,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斯佩尔(AlbertSpeer)报告说,铀计划因为技术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产出任何实际的结果。在战争期间造出原子弹是不大可能的。斯佩尔将这一情况报告希特勒,当时由于整个战场情况的紧迫,德国的研究计划被迫采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方略,也就是不能在短时间,确切地说是六周内见效的计划都被暂时放在一边。希特勒和斯佩尔达成一致意见:对原子弹不必花太大力气。这个计划在被高层放任了近2年后,终于到1944年又为希姆莱所注意到。他下今大力拨款,推动原子弹计划的前进,并建了几个新的铀工厂。计划确实有所进展,不过到了那时,全德国的工业早已被盟军的轰炸破坏得体无完肤,难以进一步支撑下去。而且为时也未免太晚,不久德国就投降了。

——摘编自《上帝投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二战期间未能制造出原子弹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抢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意义和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罡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元封五年,青薨,谥曰烈侯。
——《汉书·卫青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青不断擢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卫青讨伐匈奴的背景和意义。

3.单选题(共7题)

6.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7.
下图是太平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8.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C.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9.
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美、英、日
B.英、日、美
C.英、美、日
D.日、英、美
10.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A.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D.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12.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