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人的同意作为解决冲突、作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裁决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从而屡屡犯错。
(2)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裁决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从而屡屡犯错。
——摘编自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社会的激变往往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阶级间的不平衡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大量不平等……几次革命的高潮都是由城乡贫民发起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众主导必然导致其平等至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摘编自安然《论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
材料三 民粹主义将社会分裂为两个同质的对抗性群体——即“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其主张可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又……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之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自由市场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民粹主义……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摘编自李凯旋《民粹主义在当代欧洲兴起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和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2)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19世纪英国经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概括其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
材料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19世纪英国经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概括其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首子的思想相当驳杂,他的寿命长、阅历多、涉猎广、著述富,是使其驳杂的一些因素。书非成于一时,文非作于一地。适应环境与时代自然不免有所参差。但他并不纯其为儒,而是吸取了百家的精华,确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我觉得他例很像是一位杂家。杂家代表《吕氏春秋》一书,事实上是以荀子思想为其中心思想,也就是我这一断案的旁证了。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被认为是“杂家”的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首子的思想相当驳杂,他的寿命长、阅历多、涉猎广、著述富,是使其驳杂的一些因素。书非成于一时,文非作于一地。适应环境与时代自然不免有所参差。但他并不纯其为儒,而是吸取了百家的精华,确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我觉得他例很像是一位杂家。杂家代表《吕氏春秋》一书,事实上是以荀子思想为其中心思想,也就是我这一断案的旁证了。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被认为是“杂家”的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材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3.单选题- (共5题)
6.
(题文)(2018年湖北襄阳高三调研测试)学者刘家和认为,“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原来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却和这一要求背道而驰。城邦体制要被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所抛弃”。对此分析正确是
A.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民主政治衰落的主要原因 |
B.公民等级划分标准是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
C.个人主义和城邦本位主义加速了城邦走向团结 |
D.公民集体的分化导致了公民制度的不断强化 |
7.
1944年9月15日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和全国人民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立即召开紧急国是会议、组织抗日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
A.目的在消灭国民党 |
B.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 |
C.提升了中共的声望 |
D.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9.
中美双方同意“船舶可以在对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途径通过对方领土的自由……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危难时,开入对方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该条约
A.不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 |
C.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
D.推动了我国“入世”的步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