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针对社会现实,政府在不同时期需要对政策进行规划与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年的成就,并指出十年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摆脱“路径障碍”主要措施。
材料一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年的成就,并指出十年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摆脱“路径障碍”主要措施。
2.单选题- (共15题)
2.
历史学家尤•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直接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是
A.斯大林模式 |
B.赫鲁晓夫改革 |
C.勃列日涅夫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3.
(题文)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C.北宋商业繁荣 |
D.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
4.
(题文)《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从材料可知
①工匠技术高超
②劳务市场出现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①工匠技术高超
②劳务市场出现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
A.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B.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C.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
D.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 |
6.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8.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
C.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
D.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9.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
11.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2.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
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
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
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
13.
(题文)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
14.
(题文)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1978 | 1985 | 1986 | 2007 |
初级产品 | 53.5 | 50.5 | 36.4 | 5.1 |
工业制成品 | 46.5 | 49.5 | 63.6 | 94.9 |
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 |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
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5.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
B.“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