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学院附高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76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   “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的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材料四、
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立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上述材料源于哪一文献?颁布于何时?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议会通过什么手段限制王权?
(3)材料二反映议会有哪些自由?
(4)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该观点最早是有哪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
(5)据材料四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分配和平衡权利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2.单选题(共17题)

3.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奴隶的非人待遇得到改善
C.不断健全主权在民的统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4.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安定外来移民的需要
5.
“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可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年光荣革命
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6.
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C.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权力机构
D. 德意志皇帝决定对外政策
7.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8.
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戳穿俄罗斯的凯觑
C.抗击法兰西的人侵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9.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和平解决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D.中美关系
13.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 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14.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15.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16.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7.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8.
二战后初期,面对国际地位下降的状况,西欧采取的策略是
A.依附于美国恢复经济B.和苏联进行全面对抗
C.加强内部联合D.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