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创新,不仅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使不同文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中国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史料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料三英国模式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3)据史料三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史料一中国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史料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料三英国模式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3)据史料三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
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材料二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指出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举出两例“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材料二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指出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举出两例“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 (共25题)
3.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4.
1882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员之权薄弱,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C.仍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
D.议会与政府同对皇帝负责 |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 B.分权与相互制衡 |
C.总统权力至上 |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
6.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8.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9.
某同学在参观南京总统府时,发现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定格在“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这一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建立 |
B.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
C.日军占领南京 |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11.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 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 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A. 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 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 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12.
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下列各项中,关于第二个天安门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开始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迫于国内压力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3.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历经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其中1999年3月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A.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
B.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
C.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
D.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
15.
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选民证,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
16.
在2012年6月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业繁荣 |
17.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
18.
下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


A.美苏冷战 |
B.欧共体成立 |
C.马歇尔计划推行 |
D.苏联解体 |
19.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
B.儒学发展,满足市民的欲望 |
C.坊市制突破,商品经济的繁荣 |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
21.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中反映了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④土地兼并的普遍存在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④土地兼并的普遍存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2.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青花瓷《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2.3亿人民币)。这一价格不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价,同时也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这一瓷器属于


A.南北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23.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25.
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的认识逐渐清晰 |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D.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 |
26.
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确切的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
B.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
27.
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井田制遭破坏 |
B.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 |
C.均田制的实施 |
D.“不抑兼并”政策 |
3.选择题- (共2题)
28.先化简,再求值:
( {#mathml#}{#/mathml#} ﹣1)÷ {#mathml#}{#/mathml#} ,其中x的值从不等式组 {#mathml#}{#/mathml#} 的整数解中选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