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5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一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021年时)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
(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
(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个阶段城市化状态的主要原因。
2.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2.单选题(共16题)

3.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4.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5.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B.联邦体制的国家
C.民主共和制国家D.邦联体制的国家
6.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7.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南昌起义D.“八七会议”
8.
***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C.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D.转入战略反攻
9.
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11.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
12.
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4.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15.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16.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积极发展民营企业
B.鼓励创办国营企业
C.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D.禁止官办工商企业
17.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18.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选择题(共2题)

19.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6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

20.

读下图“中东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