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铁道部逐步开始主辅分离的进程,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医院、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5年,为缩减管理层级,铁道部正式撤销了铁路分局。当然,这些“断尾求生”式的改革并未涉及铁道部体制的植心……即政企合一型的垄断体制。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旨在优化政府职能的大部制改革,此旧垄断封闭的铁道部体制直接阻碍了政治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
2012年,铁路“两院”改革完成,铁路系统的检察院与法院正式移交地方。在此之后,在2013年的铁道部改革方案中,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
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作为独立、政企合一部门的历史就此终结。
——摘编自马得勇、张志原《观念、权力与制度变迁:铁道部体制的社会演化论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道部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道部体制改革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与美国文官制度的不同点,并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3.单选题(共24题)

4.
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
B.维护公民平等
C.蕴涵人文主义
D.追求司法公正
5.
据公元前1世纪的散文集《阿提卡之夜》记载,有个叫路丘斯·维雷丘斯的人,让奴隶捧着钱袋,自己四处扇人耳光,然后付罚金。他说:“谁穷到付不起25阿斯(《十二铜表法》规定的对他人侵辱应付的罚款),以至于不能去羞辱别人呢?”这个案例说明
A.罗马法缺乏对人格的保护
B.罗马法逐渐走向没落
C.法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D.法律维护统治者利益
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
C.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7.
1938年5月19日23时48分,中国空军轰炸机自宁波栎社前进机场起飞,成功飞抵日本长崎等多个城市工空,投撒20余万张传单后安全返航,获得国民政府嘉奖。下图为当时的新闻报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的空军力量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B.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振奋了余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D.唤醒了日本各个阶层反战和平意识
8.
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B.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D.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9.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废止苏维埃革命的旗号,放弃此前各项阶级革命的目标,……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改制改编,“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中共这一举措
A. 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一致
B. 表明了中共放弃最高革命纲领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10.
《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规定
A.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D.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1.
1982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国
A.意在缓和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
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从非意识形态角度阐释历史
D.历史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向
12.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13.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城。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金流向
C.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国际交往
D.“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
14.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15.
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
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
16.
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说明南宋时期
A.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
B.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
D.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17.
下面是作者黄文农(1920年代末)所做的题目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的漫画。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A.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的金融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18.
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进行鼓励,还对在华的外国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这一现象表明清政府旨在
A.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D.强化巩固科举制度
19.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1935年3月以后,新生活运动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除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贷、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活动。国民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反映了
A.政府重视引导民众传承历史传统
B.改良社会风气成为国民共识
C.传统儒家道德与近代民族主义相结合
D.西方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20.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促成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体制逐步转型B.政府干预日趋过时
C.产业结构得以优化D.市场经济正式建立
21.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22.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律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23.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24.
陈独秀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
A.帝制符合中国当时历史潮流
B.共和制度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C.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其必然性
D.中国人民思想意识十分落后
25.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显赫可观”……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学者们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评价B.评价历史事件应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C.历史事件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D.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取决于对后世的影响
26.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27.
有学者指出:“尽管克里斯梯尼的确是雅典革命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但是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因此,民主政治不是一个发善心的精英集团给予被动人民的恩赐,而是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材料表明
A.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D.历史评论无法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