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教辅书中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知识结构提纲。


阅读上述知识结构,提信息,并进行探究。(要求:可以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说明,也可以进行反驳,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材料 下面是某教辅书中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知识结构提纲。


阅读上述知识结构,提信息,并进行探究。(要求:可以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说明,也可以进行反驳,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禁榷制度,即对攸关国计民生和最有利的工商业由政府垄断而禁止民管的制度。汉武帝时,桑弘羊认为这个政策一方面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另一方面,“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至于增加财政收入,还只是一个附带作用。后世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禁榷范国,凡是有大量销售可能的物品,其产销均由政府垄断。政府所垄断的工商经济权力一直是无限的,以致可以合法地任意公然没收私人财产,致使私人产权得不到免于政府和
官吏侵吞的保护。这种掠夺可以归结为“土贡”“和买”“迁徒富豪”“告缗令”“公开抹夺”和“诬陷敲诈”。这种管制,势必使工商业沦为特权经济或裙带经济,以致一方面造成极端产重的寻租现象,使官吏和勾结官吏成功的民营工商业寻租者发财致富;另一方面则使民管工商业整体始终处在弱小和萎缩的境地。
——摘编自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工商业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禁榷制度的目的,并概括该制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禁榷制度的影响。
材料 禁榷制度,即对攸关国计民生和最有利的工商业由政府垄断而禁止民管的制度。汉武帝时,桑弘羊认为这个政策一方面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另一方面,“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至于增加财政收入,还只是一个附带作用。后世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禁榷范国,凡是有大量销售可能的物品,其产销均由政府垄断。政府所垄断的工商经济权力一直是无限的,以致可以合法地任意公然没收私人财产,致使私人产权得不到免于政府和

——摘编自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工商业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禁榷制度的目的,并概括该制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禁榷制度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颁国梅、朱静华《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永福(1837~1917),广东人,早年参加天地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黑旗军。晚清时期,统治者昏庸腐败,愚妄闭塞;国家败象日益显砚,国运日蹙。西方列强趁机入侵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面对严峻的形势,众多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力图以自己的理想来改造国家和社会。刘永福深受影响,对外来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在抗击法军和日军中,顽强奋战,宁死不屈。1867年,他率军进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胜利,并获得清政府重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调刘永福帮办台湾军务,抗击日本侵略者。1903年,刘永福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关注家乡教育,兴办学校。刘永福常常为民请命,主持公道,扶弱制强。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永福深受革命影响,于1912年在家乡成立光复会,积极了解民主革命思想,逐步参与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摘编自林家全《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永福个人精神的品质。
(2)根据材料,指出刘永福立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刘永福(1837~1917),广东人,早年参加天地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黑旗军。晚清时期,统治者昏庸腐败,愚妄闭塞;国家败象日益显砚,国运日蹙。西方列强趁机入侵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面对严峻的形势,众多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力图以自己的理想来改造国家和社会。刘永福深受影响,对外来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在抗击法军和日军中,顽强奋战,宁死不屈。1867年,他率军进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胜利,并获得清政府重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调刘永福帮办台湾军务,抗击日本侵略者。1903年,刘永福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关注家乡教育,兴办学校。刘永福常常为民请命,主持公道,扶弱制强。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永福深受革命影响,于1912年在家乡成立光复会,积极了解民主革命思想,逐步参与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摘编自林家全《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永福个人精神的品质。
(2)根据材料,指出刘永福立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6.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7.
1776年,出席“大陆会议”的各邦代表在《独立宜言》中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目由独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关系,及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表明当时北美“各邦”
A. 主张建立联邦国家 B. 属于军事联盟国家
C. 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 D. 希望建立统一战线
A. 主张建立联邦国家 B. 属于军事联盟国家
C. 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 D. 希望建立统一战线
9.
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文宗时,“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唐武宗时,盐铁司曾上奏说,“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材料反映了
A.唐代茶税收入明显增加 |
B.气候决定南北种植业差异 |
C.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更快 |
D.农副产品市场流动性增强 |
10.
下面是1943年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项目 | 数量 | 占全国比例(%) |
棉纺织厂 | 106家 | 43 |
总资本 | 3437万元(法币) | 49 |
动力设备 | 3641马力 | 51 |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
B.陕西工业发展推动了国防建设 |
C.全面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分布 |
D.全面抗战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变化 |
11.
1958年12月7日,***写道:“张鲁(三国人物)在道路上设饭铺吃饭不要钱,是开了人民公社食堂的先河。”***的言论表明
A.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历史渊源 | B.大跃进由此开始蔓延开来 |
C.建设社会主义遭遇到挫折 | D.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关系 |
12.
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 |
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 |
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 |
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 |
13.
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注重实用性 |
B.优先服务于农业 |
C.满足了社会生产 |
D.讲究“天人合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