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52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及其他史著史料记载,1792年马嘎尔尼特使访华,送乾隆帝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英政府给马嘎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
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
第二:……
第三:……
第四:……
半个世纪以后,马嘎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接受了。
结合材料及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嘎尔尼访华目标与结果”,自行补充两个“目标”,并就所补充的“目标”简要阐述其“结果”。(要求:“目标”要明确,“结果”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长江流域水患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唐代长江水灾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长江流域水灾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在清代有识之士指出,长江流域水患是“因上游川陕滇黔等省开垦太多,无业游民到处伐山砍木,种植杂粮,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从长江流域洪灾规律来看,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沿线经济日益发达,经济开发程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饿殍载道,流亡数万人”,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1)与唐宋时期相比,材料一中明清长江流域水患呈现什么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在晋文公即位之前,晋国内乱频繁发生,国内阶级矛盾积累已久。韩原之战战败后,晋国通过大量征收军赋来弥补耗费的军力,导致赋税十分沉重。很多人民被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晋国迫切需要减轻奴隶债务和赋税来缓解社会矛盾。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开始按军功大小奖励人们土地、奴隶和官职,改变了传统“不劳而获”世卿世禄制的分封标准,给晋文公推行新的世卿世禄制打开了缺口,晋文公即位后,总结了惠、怀二君丧失民心的教训,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笼络人心,确立了以“贤、能、德、义”为标准的分封原则,提拔了许多贤能义德之士,形成了新的世卿世禄制。此外,晋文公还确立了“贤、能”的用人标准,他将才华横溢的先轸升为中军元帅,还规定异姓宗族“掌其远官”。
——摘编自《晋国改革与社会发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5.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20世纪初开始,勾践成为国民党宣传中的常见形象。国民党教育部批准的《市民千字课》一书强调勾践遭受的耻辱以及克己、耐心的性格,两年内该书发行超过三百万册。儿童文学、戏剧剧本、海报标语、商业广告也引介勾践。三十年代后期,多忽视他所受的屈辱,而强调吴越战争和勾践为复国做的努力。1960年代,吴晗等学者通过报纸、杂志宣传“自力更生”的勾践形象。1960—1961年,演出团体纷纷以“卧薪尝胆”为主题进行演出,其中戏剧超过百部。1990年代以来,常将“夫差”作为反面例子警示领导干部,不能忘记人民和国家利益。同时用勾践激励那些境况不佳的企业负责人,不要放弃希望;告诫求职者不要坚持一开始就要得到完美的岗位,鼓励他们挑战艰苦的工作。
——保罗·柯文《勾践故事在20世纪中国:跨文化视角》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对勾践的评价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和末期对勾践评价不同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6.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恢复其移民禁令的要求,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宣布裁决结果,决定维持此前移民禁令暂停的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的禁令。该事例表明
A.特朗普颁布“禁穆令”违背美国联邦宪法
B.“分权与制衡”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特点
C.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是最终司法裁决
D.特朗普可以否决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7.
研究表明,宋代的商业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B.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8.
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据此可推知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9.
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的这种选择说明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B.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10.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 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 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认识
A.突破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
11.
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