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及国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材料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及国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6题)
4.
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
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
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
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
5.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
C.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
D.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
6.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旨在强调
A.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 |
B.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
C.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
7.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建立民国就能取得革命胜利 |
B.禁止鸦片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C.拜上帝教不利于发动人民 |
D.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8.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 |
B.开展全方位外交 |
C.倡导求同存异 |
D.重组大国关系 |
9.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生产组织形式 |
B.外国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
C.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
D.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
10.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 |
B.纲常礼教严苛 |
C.抑商观念松动 |
D.农耕经济衰退 |
11.
《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A.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
B.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 |
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
12.
唐代《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死后可以继承;受口分田80亩,死后归还国家。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有利于加速土地兼并 |
B.地主官僚的土地被重新分配 |
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
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限 |
13.
1883年6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随后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都获得通过并实施。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由此创建的国家福利使当时的德国
A.权力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
C.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 D.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
14.
下面为1833—1856年间中英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自华输英值 | 自英输华值 |
1833—1835 | 3779385 | 850159 |
1837—1839 | 4273858 | 911560 |
1842—1846 | 5323388 | 1783888 |
1854—1856 | 9157001 | 1964242 |
A.中国对英贸易仍保持一定优势 |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情况 |
C.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 |
15.
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16.
有学者指出: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030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自由放任优于政府干预 |
B.以工代赈缓解了就业压力 |
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 |
17.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反而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这反映出《十日谈》
A.极力抨击僧侣的虚伪和奸诈 |
B.极力倡导贫富平等 |
C.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 |
D.宣扬人类一切向善 |
18.
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 |
B.对教育拨乱反正 |
C.提高了教育质量 |
D.收回了教育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