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5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而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本”、“末”分别指的是什么?有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某一经济政策的渊源。试指出这一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对当时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政策的政治文化意义作了怎样的论述?
(3)推测材料三所说的是哪一社会阶层的处境?古代社会“尊农夫”为什么会出现“农夫已贫贱矣”这一情形?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子弟及民俊秀、年十五以上,读过《四书》者充任府州县学舍生员。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按月考试,满三年大比。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学校因此兴盛,明代府、州、县、卫所均建有儒学,教官达四千一百余员,弟子无数。洪武二十六年,擢升国子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四方大吏,……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
——摘自吕伟明《论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
(1)据材料概括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协作国”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祖冲之“专功数术,搜炼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即3.1415926<7c<3.1415927,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2.单选题(共14题)

5.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
A. 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 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 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6.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
D.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7.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指的是(  )
A.土地国有制度的最终确立B.井田制在历史上的完全消失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8.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记载:“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唯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材料说明( )
①家庭手工业发达    ②纺织工艺高超 ③技术保守性强 ④出现历久不衰的名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  )
A.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w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C.政府设立的经营贸易的办事处
D.商人从事货币兑换的金融市场所在地
10.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1.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12.
明代宜兴徐氏,“拨己田千亩以赡其(贫困的族人)婚丧服食之费,曰义庄。又以为养之不可无教也,爰置学一区,曰义塾,岁延有学行者一人为师,凡族之来学者,束修食用咸取给义庄”。徐氏的举动反映出当时
A.明政府鼓励私人投资办学B.区域性商人团体崛起
C.赈济救助具有宗族组织性D.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13.
宋代高承《 事物纪原》 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
A.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部分草市发展为城镇
14.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新航路的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5.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在华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C.洋务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
16.
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气势恢宏、词藻华丽,主要反映了西汉时期( )
A.封建国家繁荣昌盛
B.民间生活丰富多彩
C.百姓反抗风起云涌
D.青年男女爱情真挚
17.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18.
对画像石及其相关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画像石只是艺术作品,对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B.按史料性质分类,画像石属于文献史料
C.画像石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D.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畜牧业经济十分发达

3.选择题(共4题)

19.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

已知:ABBCADDC,∠1=∠2,问:△ABC≌△ADC吗?说明理由.

22.

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