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选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材料二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意)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关于法律的认识,分析它对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体的模式及建立方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法治精神对今天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选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材料二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意)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关于法律的认识,分析它对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体的模式及建立方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法治精神对今天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2.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晚期,东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言论摘要
请回答:
(1)依次写出材料中三则言论所对应的三个国家。
(2)依据材料,依次分别指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扫除障碍的相同手段是什么?
(3)据材料分别依次指出三国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晚期,东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言论摘要
序号 | 言论 |
① | “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是违反任何一种正义性的。” |
② | “断然废除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
③ |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然断行,此……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 |
请回答:
(1)依次写出材料中三则言论所对应的三个国家。
(2)依据材料,依次分别指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扫除障碍的相同手段是什么?
(3)据材料分别依次指出三国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
4.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淮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淮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单选题- (共15题)
5.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
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
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 |
6.
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
A.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
C.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
D.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
7.
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
8.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
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
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
9.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迥异反映了( )
A.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
C.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
10.
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A.永安封王失去民心 |
B.《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 |
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 |
D.《资政新篇》束之高阁 |
11.
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B.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
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
12.
近日《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
C.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
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
13.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下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
14.
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 |
B.“另起炉灶” |
C.“一边倒”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5.
有学者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它”是指
A.“另起炉灶”政策的提出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16.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是著名的“冷战斗士”,20世纪50年代任副总统期间,竭力提倡全球干涉政策。但是70年代担任总统后,他却在国会说,“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尼克松外交态度的转变折射了
①美国相对衰弱
②苏联改革成功
③欧洲日本复兴
③第三世界兴起
①美国相对衰弱
②苏联改革成功
③欧洲日本复兴
③第三世界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
18.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锨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
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