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
——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
材料一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
——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执政,欧阳修等为谏官。宋仁宗采纳他们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减役人等诏令。五年初,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原因
材料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执政,欧阳修等为谏官。宋仁宗采纳他们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减役人等诏令。五年初,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3.
巨大的心理落差迫使国人在仇视“东夷小国”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参照系中重新认识。推动国民政治心态如此转变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 |
C.九一八事变 |
D.卢沟桥事变 |
4.
据统计,到1860 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 所;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 所,学生有1000 余人。这些学校的创办( )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 | 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
5.
1895年5月9日,《申报》发表社评指出:“乃台人共怀愤激,不甘于倭人,东省人民不闻有伏阙上书,显陈利害,岂朝廷待民心有厚薄耶?”这说明( )
A.清廷避战自保方针广受质疑 | B.台湾民众反日斗争引发共鸣 |
C.国民普遍关注台湾战略地位 | D.三国干涉还辽损害中国权益 |
6.
(题文)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 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 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时间 | 工人所占比例(%) |
1928年6月 | 10.9% |
1929年12月 | 7% |
1930年7月 | 5.5% |
1930年9月 | 1.6% |
A. 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 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 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7.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
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
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
8.
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
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
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
9.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
B.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
C.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
D.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
10.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村民选举制度 |
11.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12.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 |
13.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1957年 | 1965年 | 1972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0年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德国 |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14.
1946年冬,欧洲又遇到百年罕见的“严寒”。英国一半工业陷于瘫痪,法国严重歉收,西德通货膨胀已达到天文数字。面对西欧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美国官方人士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出台杜鲁门主义 |
D.发表铁幕演说 |
15.
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
16.
“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