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5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2.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1)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为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日本明治维新相较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突破?其具体措施是什么?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赞成对4票反对、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作用。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年)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入直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
——《中华名人传•康熙传》
材料二一位与玄烨(康熙帝)有较长接触的耶稣会传教士写道:“在平息一切叛乱及辽阔的帝国实现和平之后,皇帝就立即致力于建立正常秩序,纠正在战争期间因一时疏忽而造成的偏差,制定严明的法律,保证国泰民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为重要的是任命德才兼备的、忠诚老实的官吏担任各省要职。这时,皇帝所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慎重的物色和挑选,以及使确定的人忠于职守。”
——摘编自《清代皇帝传略•康熙帝玄烨》
(1)材料一体现了康熙帝怎样的治国措施?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表明康熙帝选用担任省级要职的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阶级关系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有何重要作用?

2.单选题(共9题)

6.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被称为公民法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离开我们。”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干中的“墙”是冷战的产物
B.“墙”为防范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而设
C.“我们”是指东欧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
D.“墙”纯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8.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图是其中一集所给出的图表,请依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史实
A.开辟了新航路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发动鸦片战争
D.建立福利制度国家
10.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他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
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
11.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2.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
13.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14.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其观点
①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进步性
②与人文主义潮流背道而驰
③其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产生和成长时期
④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顽固的维护其统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选择题(共1题)

15.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2HI(g)⇌H2(g)+I2(g),2s时生成0.1mol H2,则以HI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