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4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3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举中国万里之土壤,历二千四百年之绵暖,合数万后王卿士绅缨民庶妇孺之礼俗,所信受奉行,诵读尊敬者,岂非先圣孔子之遗教耶?夫孔子之道,本于天,人之性出于天,故因人性以为道,若男女食味被服别声,人之性也,但品而节之,而不绝之,故至易至简,而人不可须臾离其道也。苟非若婆罗门之去由出家,墨子之非乐不歌,则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人,凡人之为人,有生我者,有与我并生而配合同游者,有同职事而上下者,则因而立孝慈友弟义顺忠信笃敬之伦行。苟非生于空桑,长于孤岛无人之地,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为然也,恻隐羞恶谋虑进取,人之性也,扩而充分之,以为仁义智勇之德,虽禽兽亦有是一二焉,但不能合而扩充耳。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子教须臾而不能也。……
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数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子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方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5.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共15题)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A.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C.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D.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苏俄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8.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9.
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10.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D.①④
11.
1923年张君劢在《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中说:“近三百年之欧洲,以信理智信物质之过度,极于欧战,乃成今日之大反动。吾国自海通以来,物质上以炮利船坚为政策,精神上以科学万能为信仰,以时考之,亦可谓物极将返矣。”从中可以看出张君劢
①抨击科学万能
②目睹一战有感而发
③认为科学一无是处
④认为人生的意义不能单纯依赖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到: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文中近代中国人对宪法的了解正确的是
①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制订过宪法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了立宪主张但没有实践
③百日维新中没有提出定宪法
④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14.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5.
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A.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B.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D.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16.
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
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
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D.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17.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19.
***思想与新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是
①耕者有其田
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③反帝反封建
④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20.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3.选择题(共7题)

21.

     Lingling has got some photos. {#blank#}1{#/blank#}

22.

     Lingling has got some photos. {#blank#}1{#/blank#}

23.

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4.

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5.

2016年 12月4日,在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