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预测卷试题(一)(文综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48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抵达现代化的途径大致有两类不同类型。一种是由于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道路,其外来影响居于次要地位,这称为内源现代化。一种是指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其内部创新居于次要地位,称为外源现代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汹涌的“打倒孔家店”的舆论氛围里,粱漱溟重新举起“仁”的大旗,诠释儒学,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摘编自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小学设置修身、国文、地理、算术、体操等科目,高等小学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外语、图画、手工、裁缝等课程。中学、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增设理化、音乐、家政等课程。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救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何为公民道德?蔡元培解释说:“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博爱。”9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创建新式教育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千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秋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海湾战争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启示。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拭(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右相张浚之子,拜师胡宏。张拭博学多识,一生著述颇丰,代表著作《南轩论语解》和《南轩孟子说》。朱熹曾到长沙与张轼“会友讲学”,并展开学术辨论。张拭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生前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教学上,他倡导培养经世济民之才,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践履,对岳麓书院务实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学者迭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张拭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黄宗羲曾评价张拭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叶适评价张拭:“谁怜张太守,思职更忧边。”
——据《张拭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拭在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拭受到世人高度评价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6.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存在结构性缺陷
D.公法与私法分立
7.
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当时
A.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
B.国家实行商品专卖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D.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
8.
在武昌起义胜利的一周年纪念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刊登了这样一副广告: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登出四幅该公司厂房加工烟叶的实景图,一群举着礼帽的绅士似乎在对国旗行注目礼,也似乎是对南洋兄弟的产品发出赞美。其后,类似的广告日益增多。这一材料折射出
A.民国初期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已经成为思潮
B.民国初期工商界适时运用新观念做商业宣传
C.南洋公司认为国旗是武昌起义重要的宣传旗帜
D.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9.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曾印制了四十多亿高质量的法币假钞,投放到国统区。国民政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重庆设立日伪钞票的造币厂,制造出15000多箱假钞,并将假钞偷运到了日伪控制的地区。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A.加剧了国民政府区域的通货膨胀
B.挫败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一定经济支持
D.稳定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体制
10.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中国,是当时中国的最主要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B.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C.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1.
新中国建立前后,***反对把“***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并删去“***思想”这一提法。1960年后,中共中央恢复了这个提法,重新把“***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影响
B.中苏关系的恶化
C.共产国际的要求
D.党的指导思想已成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