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论证评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简要论证近代列强的侵华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同一个历史过程。(联系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相关史实;观点明确;史料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简要论证近代列强的侵华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同一个历史过程。(联系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相关史实;观点明确;史料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类别 | 企业 | 创办人 | 时间 | 地点 |
军事工业 | 安庆内军械所 | 曾国藩 | 1861年 | 安庆 |
江南制造总局 | 李鸿章 | 1865年 | 上海 | |
民用工业 | 开平矿务局 | 李鸿章 | 1878年 | 唐山 |
汉阳铁厂 | 张之洞 | 1890年 | 汉阳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3.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
3.单选题- (共14题)
4.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5.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 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A. 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6.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11月14日——16日 | 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 |
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
7.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
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
8.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者陈旭麓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
B.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
C.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
D.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
9.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农耕生活 |
B.传统观念 |
C.儒家思想 |
D.自然现象 |
10.
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1896年开始编练湖北新军。这表明张之洞
A.支持孙中山革命运动 | B.赞同维新变法运动 |
C.顽固手段维护清统治 | D.顺应潮流推行政策 |
11.
(题文)《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12.
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
D.要求实行均贫富 |
13.
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B.进化论 |
C.相对论 |
D.量子理论 |
15.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6.
阅读下列材料:
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
极端全球主义者 | 新在 何处 | 突出特征 | 国家政府的权力 | 历史 轨迹 | 总的观点 |
全球 时代 |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 衰落或者削弱 | 全球 文明 | 民族国家的终结 |
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