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46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图12为出土的两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1)阅读图文材料,槪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2)分別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材料三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社会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需要用辩证、综合视角去审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两派争论情况
 
怀疑论者
肯定论者
争论1
《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事物如:印刷术、汉字、长城、茶、筷子、缠足等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记》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
争论2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
马可•波罗当时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不会被记入史籍。同时期罗马教皇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
争论3
《行记》记载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所载史实不符
《行记》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争论4
各种印刷术的《行记》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他可能只到过波斯,可能从波斯史料抄来
《行记》原稿已经遗失。由人代笔流传下来,加上翻译和多次转抄,抄本近200个
共识
西方世界对中国较为全面的了解始于《行记》,并引发海外探险,推动中西交流
 
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2.单选题(共8题)

3.
(题文)1694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
B.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
C.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D.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4.
(题文)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
A.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B.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中华民族自草心、自信心极大提高D.“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
5.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6.
(题文)观察图,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时期的史实是
A.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B.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已奠定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
7.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例子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8.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强调了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9.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10.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享有相应权利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B
亚历山大二师签署“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
D
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
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A.A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