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6题)
1.
伦敦杜沙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的宣传单上写到:“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其中所谓“英国财产”是指
A.英国政府财产 |
B.英商运到中国销售的工业品 |
C.英商走私到中国的鸦片 |
D.英商在中国掠夺的财富 |
3.
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某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地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派别应该是
A.中国国民党 | B.中国共产党 | C.民主党派 | D.无党派民主人士 |
4.
《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里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成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周年 |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
5.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6.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曾说:“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位大使所说的“击败美国”指的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C.越南战争美国的失败 |
D.西亚产油国一致提高油价,引发美国经济危机 |
7.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耍求,1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A.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缓和与日本的矛盾 |
B.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
C.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
D.利用日本对抗西欧 |
8.
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有利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B.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
D.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
9.
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10.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据资料统计,春秋后期各国共计约450万人,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迅速增加。造成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B.铁器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实行奖励生育政策 |
D.医学有巨大发展,人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 |
12.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对这些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这些现象产生
②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③商品经济已经延伸到农村
④对外贸易扩大,对棉花、烟草、花卉的需求增加
①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这些现象产生
②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③商品经济已经延伸到农村
④对外贸易扩大,对棉花、烟草、花卉的需求增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3.
广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以下不符合广州历史史实的是
A.秦朝时,广州属南海郡管辖 |
B.隋唐时,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红海沿岸 |
C.近代时,同盟会成立后影响最人的武装起义在这里发生 |
D.改革开放后,这里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
15.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7.
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仍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地理位置的优越 |
C.中央集权的确立 | D.航海技术的发达 |
18.
英国曾经引领了世界历史的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殖民扩张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
B.建议成立国际联盟并成为其主要的操纵者 |
C.首创的工厂制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大革新 |
D.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并成为最初的成员国 |
19.
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这说明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
C.农民弃农经商 |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21.
1872年,清政府决定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下列相关议论不符合当时洋务派心态的是
A.好是好,就怕他们被洋人同化了 |
B.太好了,希望他们能成为一支政治变革的力量 |
C.好是好,就怕洋人不肯把火器的秘密告诉我们 |
D.太好了,盼望他们学成归来,就可以抵抗外国侵略了 |
22.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 | 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
23.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
24.
某同学在历史小沦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B.“论科技造福人类” |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 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
2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到,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 B.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 |
C.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 | D.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 |
26.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等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 D.“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
28.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
①传统“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①传统“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9.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
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
映的历史事件
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
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
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
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
映的历史事件
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
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
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0.
从1918年1月起,《新青年》全部刊登白话文,仅1919年一年,中国就出现了400种以上的白话报,1920年3月,教育部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文的应用反映了
A.平民教育的兴起 | B.大众传媒的起步 |
C.文化平民化的趋势 | D.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
31.
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
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
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
32.
据统计,1895—1898年我国共成立保国会、保川会等团体70多个,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这些团体的建立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促进了政治改革 | B.传播了维新思想 |
C.宣传了民权观念 | D.实现了君主立宪 |
34.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 B.葛底斯堡战役 |
C.瓦尔密战役 | D.萨拉托加大捷 |
35.
(题文)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
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
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
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
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选择题- (共1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6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