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溪县蓬南中学2019级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4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材料三
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1)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两位军事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的原因。
(4)在不同的背景下,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
2.
(选做题)
材料一
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学习西方文明的愿望,其改革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在世界文明史上均属罕见。它超过了19世纪的埃及阿里改革,甚至超过了18世纪俄国的彼得大帝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文明方面,明治政府迈出了坚定沉稳的步子,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

2.论述题(共1题)

3.
   材料中国民族认同内涵的演变
古代中国
“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夏变夷”成为华夏中心观的主要基调
1845年
姚莹撰写《康蝤纪行》,“翼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筹制夷之策”
1858年
《天津条约》規定,英法公使进驻北京,与政府交往用平等礼节,而清廷对此大为不满,战事再次爆发
1864年
王韬在《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称:“和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19世纪末
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20世纪初
时人称:“危哉中国,各国竞争中心点也”,“建设本民族之国家,不可不排除妨害吾民族之魔力”,“欲思排外,则不得不先排满”
1919年前后
陈独秀指出:““对外发展主义’,固然是中国人现在做不到的,而且我们也不赞成这一不合理的思想,但‘民族自决主义’,我们是绝对赞成的。”
1924年
孙中山认为:“对于国外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地位,实现国家独立。”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据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7题)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5.
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的胜利
D.淮海战役
6.
(题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
7.
英国的格雷斯顿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B.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辩护
C.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商业贸易战争
D.未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8.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辛丑条约》拆炮台
B.《马关条约》开商埠
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
D.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
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这个“新的开创时期”,主要指清政府(  )
A.通过军事改革开创新的时代B.废科举推动教育近代化
C.倡办商业加速经济转型D.预备立宪促进民主进程
10.
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C.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4.选择题(共1题)

11.当你想告诉别人这不是你的书时,你应该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