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军入关后,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清廷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深州、遵化。顺治四年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35万余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池,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英国很早就出现圈地的現象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迹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部土地2%,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影响。
材料一清军入关后,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清廷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深州、遵化。顺治四年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35万余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池,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英国很早就出现圈地的現象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迹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部土地2%,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基拙上,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1911年,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同时取消了君臣、官民、士庶等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的特权,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民初的法制改革,为我国后来的法律近代化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 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基拙上,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1911年,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同时取消了君臣、官民、士庶等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的特权,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民初的法制改革,为我国后来的法律近代化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雨(1617-1684年),清代山西永宁州人。少年时代,勤奋好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难能可贵的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以44岁高龄在基层任职,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等职。他怜贫苦、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青天”。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康熙十七年,张雨被耀升为江防道员,提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张雨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常需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竟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1684年在江宁任上离世,当时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举着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就是正义与纯粹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永远不被遮栏,善良的意义,永远会被人民所诠释。
——摘编自王第贤《清代吏治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张雨(1617-1684年),清代山西永宁州人。少年时代,勤奋好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难能可贵的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以44岁高龄在基层任职,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等职。他怜贫苦、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青天”。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康熙十七年,张雨被耀升为江防道员,提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张雨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常需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竟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1684年在江宁任上离世,当时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举着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就是正义与纯粹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永远不被遮栏,善良的意义,永远会被人民所诠释。
——摘编自王第贤《清代吏治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这一历史现象。
2.单选题- (共9题)
4.
“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可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
B.徐州会战 |
C.大原会战 |
D.武汉会战 |
5.
杜鲁门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在他们身上的奴役。我认为我们的帮助首先应该是经济和财政援助,这是达到经济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所必须的。”材料中杜鲁门的本质意图是
A.促使西欧经济复兴 |
B.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
C.抵抗苏联对外扩张 |
D.稳定欧洲政治秩序 |
6.
在东北,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与唐朝往来非常频繁,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如农业、蚕桑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有“海东盛国”之誉。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
A.形成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
B.制度文明的先进性 |
C.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
D.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
7.
宋应星在崇祯十年(1637年)为其《天工开物》所写的初版序中称:“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微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换发展较快 |
B.手工业生产繁荣 |
C.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D.交通工具的发达 |
8.
清初学者颜元认为:“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这一观点
A.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新风气 |
B.强调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
C.认为人才主要是为朝廷服务 |
D.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
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在淡及工业革命时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在此作者强调工业革命
A.增进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
B.是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
C.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使科学家社会地位提高 |
10.
西方在进入20世纪后,除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外,工人阶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能够把钱用于支付娱乐休闲和购买比较贵重的商品(家县、吸尘器、冰箱、收音机等)到二十年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赛狗和赛马也同时作为赌博和娱乐活动而风行一时,这些现象说明在西方
A.大众消费社会兴起 |
B.工业制造非常发达 |
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D.奢侈摩烂风气盛行 |
11.
下表是1850-1940年间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出该地
时期 | 迁出 | 他乡种田 |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 出国从事工商业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40年 | 473 | 0 | 77 | 396 |
这反映出该地
A.人口辽徙流动频繁 |
B.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D.社会经济转型明显加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