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材料一 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3.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
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
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
D.洪秀全希望重振太平天国 |
4.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可以验证
A.政治观念被人们所接受 |
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 |
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 |
5.
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 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 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 |
6.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
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
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
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
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
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8.
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重农政策促进耕地增长
②康乾盛世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③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④战败割地造成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①重农政策促进耕地增长
②康乾盛世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③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④战败割地造成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也。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_____,而_____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 |
10.
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
选项 | 名著 | 社会特征 |
A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礼崩乐坏,诸侯割据 |
B | 顾炎武认为“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而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 理学虚浮,脱离实际 |
C |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 内忧外患、求变图强 |
D | 严复翻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列强环伺,民族危机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