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材料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位(王位)继承,施行是嫡长子继承制。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原因。
(2)评析“秘密立储制度”。
材料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位(王位)继承,施行是嫡长子继承制。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原因。
(2)评析“秘密立储制度”。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5.
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 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
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 183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钟。 1860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一致。 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 1880年,英国法律规定: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 1874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为外国船只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8题)
6.
罗马法不愧是近代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B.“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
C.“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 |
D.“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
7.
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
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
B.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
C.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
D.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
8.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
年代 | “天朝”使用频率 | “中国”使用频率 |
道光最初10年 | 50余次 | 不满10次 |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 6次 | 5次 |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 6次 | 14次 |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
9.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
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
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
10.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亚洲人口的膨胀 |
C.“商业革命”的影响 |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1.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
B.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
D.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
12.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
C.租佃经济发展 |
D.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
13.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
14.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
15.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
16.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
17.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
C.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18.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
1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早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剧 |
20.
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
B.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
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
21.
(题文)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
D.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
22.
1930年6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
A.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
B.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折 |
C.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
D.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