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10月) 文科综合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3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历史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2.
普罗塔戈拉指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旨在
A.阐释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B.肯定法律和道德对城邦的作用
C.强调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
D.说明城邦是人与法律的结合体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另外还有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家庭生产保障阶段。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再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承载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生产系统重合了,社会保障融入到了社会生产体系之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某些集体制度的“再更新”:一是农村的“五保”制度又再度强化了。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二是新型合作医疗。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恢复。筹资机制由个人交费为主转化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
——摘编自陆月娟《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社会意义。

2.单选题(共8题)

5.
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法具有严谨的程序
B.罗马法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C.罗马法蕴含着平等精神
D.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
6.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中写道:“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中共中央否定武装斗争的手段
B.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式的道路
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7.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 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 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 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8.
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9.
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10.
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
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11.
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只有少数学者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的提法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选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B.提升中华民族信心的需要
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深入
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12.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