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三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旧式农民战争主要指的是哪场运动?如何理解“该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3)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和之后***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按照材料三图片的提示概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材料一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三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旧式农民战争主要指的是哪场运动?如何理解“该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3)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和之后***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按照材料三图片的提示概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4月,《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在这20年,北京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民告官”案件35478件。其中,近5年受理的案件占20年案件总数的2.3%,类型也拓展到50多种,几乎覆盖了政府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随着政府败诉率逐年走低,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在提高。
讨要公道、向政府问责、申请政府行政行为公开等行政纠纷逐年增多,现在的普通百姓已经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何表现?
(2)材料二图一情况反映了什么?图二反映了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材料一2009年4月,《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在这20年,北京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民告官”案件35478件。其中,近5年受理的案件占20年案件总数的2.3%,类型也拓展到50多种,几乎覆盖了政府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随着政府败诉率逐年走低,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在提高。
讨要公道、向政府问责、申请政府行政行为公开等行政纠纷逐年增多,现在的普通百姓已经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何表现?
(2)材料二图一情况反映了什么?图二反映了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4.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比如:瑞雪兆丰年)
(3)简述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比如:瑞雪兆丰年)
(3)简述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6.
根据公元前123年的《阿西利亚法》,凡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该材料主要说明
A.罗马国家权利的随意滥用 |
B.罗马法权利主体的不断扩大 |
C.罗马平民权利的不断延伸 |
D.罗马法的正义、公平、权威 |
7.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
8.
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
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
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9.
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10.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11.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天津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14.
1917年4月16日,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
A.《四月提纲》 | B.《和平法令》 |
C.《土地法令》 |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15.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
B.香港回归 |
C.通过“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16.
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
17.
有一同学进行欧洲共同体的研究性学习,使用了下面一张图片作为研究的资料。下列是他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欧共体是欧洲所有国家所有方面的联合体 |
B.欧共体成立时英国尚未参加 |
C.法国在欧共体的成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
D.欧共体的发展壮大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
18.
“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引自美国某报。)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
A. 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 日本的崛起
C. 欧共体的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 日本的崛起
C. 欧共体的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
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在争霸中,苏联一度处于优势 |
B.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
C.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
20.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表明当时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B.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 |
C.市民阶层逐步扩大 |
D.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 |
21.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22.
下图从中国轮船吨位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单位: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中华民国政府加强经济建设 |
D.美国货大量涌入导致远洋运输发展 |
23.
(题文)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
B.倡导民主科学 |
C.宣扬实业救国 |
D.维护领土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