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确立了以“使民无得擅徙”等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因而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录内容……《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各户具有不同特权。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随着清代“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欧洲关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确立了以“使民无得擅徙”等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因而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录内容……《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各户具有不同特权。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随着清代“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欧洲关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藏书发展简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藏书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分析。(要求写出信息,信息合理、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中国古代藏书发展简表
时期 | 藏书情况 |
先秦 | 主要为官府藏书,有史书、法律、诸子著作等,私人藏书开始兴起 |
汉代 | 西汉统治者“广开献书之路”,藏书达3万多卷;东汉统治者“购募以金”,藏书达1100多种。民间藏书者不多,以贵族高官和鸿儒世家为主,多者有万卷书。 |
唐朝 | 朝廷视图书为经邦立政之大典,官府到各地征集图书,藏书多达8.2万卷。私藏推广至官僚大夫,万卷以上藏书者不下20家,最多达3万卷朝廷多次下诏求书,对献书者实行优待奖励。北宋最多时入藏73877卷,南宋达119972卷.私家藏书普及,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士大夫阶层藏书成风,个人藏书最多的有7万多卷. |
明清 | 官私藏书远超前代,明《永乐大典》辑录了自先秦以来经史子集、释道、天文地志、医卜技艺等七八千种藏书。清代辑《四库全书》时搜罗图书达万种以上,民间私人收藏达几万卷的多以千计,多者达几十万卷. |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藏书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分析。(要求写出信息,信息合理、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954年周世宗即位,当时除契丹等北方边疆地区外,全国已呈现出以后周、后蜀和南唐为主的鼎立局面,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周世宗勤于政事,他接连下诏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谏言,同时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宫中也摒绝珠宝珍玩。周世宗还大规模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并告诚群臣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为改变“赋租不等”周世宗推行“均定天下赋役”,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仅开封府就查出隐匿土地四万二千多顷。周世宗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诏募天下壮以充禁军;大简骑、步诸军,羸弱者裁去。于是出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向皆捷”的局面。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摘编自徐明德《论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 954年周世宗即位,当时除契丹等北方边疆地区外,全国已呈现出以后周、后蜀和南唐为主的鼎立局面,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周世宗勤于政事,他接连下诏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谏言,同时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宫中也摒绝珠宝珍玩。周世宗还大规模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并告诚群臣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为改变“赋租不等”周世宗推行“均定天下赋役”,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仅开封府就查出隐匿土地四万二千多顷。周世宗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诏募天下壮以充禁军;大简骑、步诸军,羸弱者裁去。于是出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向皆捷”的局面。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摘编自徐明德《论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积极影响。
4.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迁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材料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迁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2.单选题- (共6题)
5.
国共两党曾一起合作,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 |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C.国共两党共商和平建国 |
D.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
7.
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秋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 |
B.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 |
C.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
D.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 |
8.
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基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产地较远,据此可知,汉代
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开始出现 |
B.民间工商业迅速发展 |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
D.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