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参加者有商人、贵族和市议员等。英王特许其经营自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间广大地区的贸易,其他英国商人未经批准不得在此地区贸易,违者受罚。作为贸易股份公司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18世纪,其贸易规模远远超过任何别的国家的公司。到1762年英国政府通过特许状授于公司许多权利;制訂法律来约束公司职员,对违犯者可处以罚款、监禁以至死刑;建立市政府和法院,有权任命官员;可建立军队;铸造印度货币,在印度使用;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包括交还、占有及其它处置。
——林承节《英国东印度公司怎样从商人组织转变为XXXX》
材料二1757年后行商制度只在一口通商的广州继续实行,承充行商的必须是“身家殷实之人”,经地方官核准后发给“行贴”。行商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外商垫付海关税银,然后在外商购置货物时一并扣清;二是为外商代购代销进出口商货,所有大宗商品都由行商垄断经营;三是行商代表官方办理外商的各种事宜,外商的要求和书信由行商向官府传递;四是负有监督外商之责,史载“行商防止商馆的洋人在居住及外出时不遵守《管理夷商办法》,监视洋人游览时遵守八项规章中所列有关事项。”由于清廷对外实行低税制、减税和免税等优惠,以及管理的不断松弛和软弱无力,为外商在华贸易大开了方便之门。
——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清朝行商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清朝行商制度的不同影响。
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参加者有商人、贵族和市议员等。英王特许其经营自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间广大地区的贸易,其他英国商人未经批准不得在此地区贸易,违者受罚。作为贸易股份公司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18世纪,其贸易规模远远超过任何别的国家的公司。到1762年英国政府通过特许状授于公司许多权利;制訂法律来约束公司职员,对违犯者可处以罚款、监禁以至死刑;建立市政府和法院,有权任命官员;可建立军队;铸造印度货币,在印度使用;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包括交还、占有及其它处置。
——林承节《英国东印度公司怎样从商人组织转变为XXXX》
材料二1757年后行商制度只在一口通商的广州继续实行,承充行商的必须是“身家殷实之人”,经地方官核准后发给“行贴”。行商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外商垫付海关税银,然后在外商购置货物时一并扣清;二是为外商代购代销进出口商货,所有大宗商品都由行商垄断经营;三是行商代表官方办理外商的各种事宜,外商的要求和书信由行商向官府传递;四是负有监督外商之责,史载“行商防止商馆的洋人在居住及外出时不遵守《管理夷商办法》,监视洋人游览时遵守八项规章中所列有关事项。”由于清廷对外实行低税制、减税和免税等优惠,以及管理的不断松弛和软弱无力,为外商在华贸易大开了方便之门。
——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清朝行商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清朝行商制度的不同影响。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3.
在雅典城邦时期人们认为,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由此可知雅典
A.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 |
B.直接民主制度排斥人文主义 |
C.文化传统深刻影响政治生活 |
D.民主实质上是多数人的暴政 |
4.
(题文)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据统计,18世纪初,英国有120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
A.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 |
B.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 |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D.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 |
5.
有学者称,“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这段话主要说明
A.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
B.直接民主制难以实行 |
C.宪法缺乏对人权的保护 |
D.精英政治避免了“大多数人的暴政” |
6.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
C.中共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 |
D.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
7.
据统计,到1860 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 所;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 所,学生有1000 余人。这些学校的创办( )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 | 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
8.
1840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主席奠克-维卡在致荚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适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的政策损害了大英帝国尊严 |
B.英国通过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 |
C.中英之间的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D.工业革命使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
9.
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
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
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
10.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
B.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
C.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
D.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
11.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 |
12.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13.
下面图表反映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美地图标“福克兰群岛”》的争议情况。由此可知


1764年 | 法国在群岛东部建立居民点 |
1765年 | 英国在群岛西部建立居民点 |
1767年 | 西班牙购买群岛东法国居民点 |
1816年 | 阿根廷独立后接管群岛东部 |
1833年 | 英国将阿机延官员从东部驱逐 |
1982年 | 英国挫败阿根廷攻该群岛计划 |
2016年 | 英国不承认联合国判归阿根廷 |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逐渐融为一体 |
B.殖民扩张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
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
14.
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
15.
“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
16.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是原始社会后期至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 | B.属水力灌溉工具 |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 D.增加了犁评,可以调节如土的深浅,当时主要是在江南地区使用 |
17.
唐代有关物价的史料记载,粮价记载较多,手工业品价格记载较少;荒年的粮价记载较多,平年的粮价记载较少;米、粟和绢帛的价格记载较多,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很少见。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生活资料的余缺调剂 |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
C.水旱灾害的连续发生 |
D.家家户户的自给自足 |
18.
历史学家黄仁字指出,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在此,作者最想表达的是
A.明朝商业发展缺乏资本主义特征 |
B.明朝商人靠诚信经营获取利益 |
C.明朝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 |
D.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的商帮组织 |
19.
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但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海三角洲的。清代中叶珠海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C.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
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
20.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