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2.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和目的。(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利用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关于宋代东京城商业发展的文章。
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方罢,故永绝蚊蚋。
——《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夜市亦有猪胰、胡饼、野狐肉、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四: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得绿豆两粒,服之遂愈。
——《孙公谈圃》
材料五: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
——《鸡肋编》
材料六: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东京梦华录》
要求:
①题目自拟,必须涉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某一个侧面。要组合三道以上的材料来确定写作的主题。
②小论文必须基本具备论文的格式。要有观点,有论据,即须提出分论点并利用以上的材料加以论证说明。逻辑清晰,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③字数不得超过200字。
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方罢,故永绝蚊蚋。
——《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夜市亦有猪胰、胡饼、野狐肉、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四: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得绿豆两粒,服之遂愈。
——《孙公谈圃》
材料五: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
——《鸡肋编》
材料六: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东京梦华录》
要求:
①题目自拟,必须涉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某一个侧面。要组合三道以上的材料来确定写作的主题。
②小论文必须基本具备论文的格式。要有观点,有论据,即须提出分论点并利用以上的材料加以论证说明。逻辑清晰,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③字数不得超过200字。
3.单选题- (共3题)
4.
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种变化表明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
B.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 |
C.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 |
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 |
5.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
C.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
D.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