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 世界 | 中国 |
20世纪70年代 | 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 | 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
20世纪80年代 | 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 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
20世纪90年代 | 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 |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
21世纪初 | 欧元启用 | 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两对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1489年(明弘治二年)的开封犹太会堂《重建清真寺记碑》刻录着:犹太人“进西洋补于宋”和“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皇上敕令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栽,钰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上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计,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宋朱或《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并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1489年(明弘治二年)的开封犹太会堂《重建清真寺记碑》刻录着:犹太人“进西洋补于宋”和“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皇上敕令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栽,钰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上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计,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宋朱或《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并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3.单选题- (共4题)
4.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
5.
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到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的发展
B. 国家实力的变化
C. 国际形势的变化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A. 国家垄断的发展
B. 国家实力的变化
C. 国际形势的变化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6.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 |
B.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
C.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 |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