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2月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2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19世纪
欧洲: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873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欧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
中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欧洲: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l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穆勒发表《论自由》。
中国: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以管理海外商人来宋贸易及宋朝商人出海等事务。市舶司自建立以来,初无一定成法,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上下其手,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1080年,宋神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如对进口货物实行“禁榷”政策,即规定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禁榷”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销利厚的香药等。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铜钱、铜器、马匹、武器、书籍的出口。但是,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的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市舶法》制定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自1651年12月1日起,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与愤怒。19世纪后,《航海条例》逐渐阻碍了英国经济的发展。1854年,航海条例》寿终正寝。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在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实施背景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并分析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雍正帝即位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雍正元年(1723年),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同年,改革“耗羡”①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官员养廉银制度”。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②,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
注:①“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②“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特点及作用

3.单选题(共4题)

4.
1943年2月《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A.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5.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经济作物的扩大D.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6.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例子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7.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