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24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根据习惯的做法,文官历来由有权势的家族或人物举荐和任命,直到1854年,文官制度仍然是带有封建性质的政治恩宠制下的副产品。1854年,在财政大巨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两位官员诺思科特和屈维廉拟就了著名的《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提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1)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
(2)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
(3)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
(4)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
(5)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
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改革正式启动。1859年颁布的《退休金法案》时文官的资格作了具体的规定;只有持有文官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的文官,才有资格领取文官退休金。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
——摘编自海兴明《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改革的意义。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国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上获得两个代表席位,而且可以在大会的最高决策会议“十人会”中列席和陈述意见.从而,在远东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中国代表充分利用这一权利,在和会上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应归还中国的观点。会议没有接受中国的要求,仍决定由日本占有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但中国代表的论述得到了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政赞同。英、美、法等国代表团“中国所请理由极为充分”,都与中国代表握手表示赞同,“并于顾使陈述时,各强国屡有美意表示,现于颜色”。与会的英国首相曾表示:“吾可明告中国,世界各国对于中国较有感情,现为从前条件(指支持日本占有山东权益的协议)所拘束,无可如何。但使日本所求有逾于德国所得权利之外者,英国即无维持日本之义务。”法国总理也表示:“惜前内阁曾与日有约,然我愿量力所能,以助中国。”
——摘编自吴彤《中国参加一战与日本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的最终结局。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他认为“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戊戌变法,光绪帝下诏科举不用八股,吴汝纶为之击节,“端节诏书,径废时文,五百年旧习,一旦廓清,为之一快”。他进一步主张:“窃谓废去时文,直应废去科举,不复以文字取士。"对于新的取士办法,他也做出设想,即是“举世大兴西学,专用西人为师,即由学校考取高才,举而用之,庶不致鱼龙混杂”。作为过渡的办法,“西学未兴之前,中国文学亦由学校选取”。……去世前不久,仍有如下言论“论者往往谬分大清与中国为二,不知大清事去,即寰宇内无复有中国”。
——摘编自李琳琦《吴汝纶力倡废除科举的内在动因及其体主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吴汝纶主张废除科举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汝纶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6题)

4.
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A.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B.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
C.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D.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
5.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该现象表明英国
A.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
B.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C.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
D.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6.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7.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8.
(题文)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C.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