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2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0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抗日武装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杨靖宇是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1年秋,党委派杨靖宇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3年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力量。采取写信、发传单、派出同志到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等办法,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团结和争取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主要领导。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陈福顺《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的历史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靖宇在东北抗日中所作出的贡献。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击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的口号,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对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3.单选题(共7题)

5.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
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6.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7.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B.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8.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0.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11.
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上胜利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4.选择题(共2题)

12.


Welcome to the zoo
Opening time                             Tickets
Monday to Friday         Adults           ¥10
9:oo a.m~6:30 p.m       15~18           ¥8
Saturday to Sunday       8~14            ¥5
8:00 a.m~8:30 p.m       under 8             free
Keep the zoo clean !
Do not touch, give food or near the animals.

13.


Welcome to the zoo
Opening time                             Tickets
Monday to Friday         Adults           ¥10
9:oo a.m~6:30 p.m       15~18           ¥8
Saturday to Sunday       8~14            ¥5
8:00 a.m~8:30 p.m       under 8             free
Keep the zoo clean !
Do not touch, give food or near the animal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