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
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2.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的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
B.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
C.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
D.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
3.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
4.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
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
5.
《南京条约》规定:“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鸦片战争中
A.英国人大量利用中国民众 |
B.民众可自由选择服务对象 |
C.民众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 |
D.民众对战争胜负漠不关心 |
6.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
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
7.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
8.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 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 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 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 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A. 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 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 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 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9.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
10.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达27万吨。但自1934年后年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11.
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这表明
A.大炼钢铁已成为当时中国工业生产的中心 |
B.只有大炼钢铁才推动当时中国工业的全面发展 |
C.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核心标志 |
D.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高速发展”追求 |
12.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技术 |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
13.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14.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