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22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导语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根据至少两个大国的崛起历史,提炼关于大国崛起的启示,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列举两例或三例史实予以论证)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来中国穿儒士服,用中国观念来解释西方宗教,还尊奉孔子。……他来中国的时候,大明王朝还有气势,一些同行的欧洲人就认为中国有可能侵略欧洲。利玛窦没有匆忙作这种判断,而是坚持不懈地观察和分析几十年。最后他得出结论,按照中国文化的本性,中国不可能凭着国力远征欧洲。
——余秋雨《中国文化四十七堂课》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洋务派对留学生教育提出的一系列具休要求和措施:如对1877年留欧学习轮船制造与驾驶的学生,要求他们回国后,学制造的必须“能放手造作新式船机及全船应需之物”,学驾驶的必须“能管驾铁甲兵船回华,调度布阵丝毫不借洋人。”此外,还指示赴法的学生到达法国后一面在学堂课读以培根抵,一面相时赴厂习艺以明理法。鉴于国内洋务事务的扩大和变化,指示留学生根据中国当时“所亟宜讲求”的堞铁开采、运输及五金制选等专业。……根据曾国藩、李鸿章制订的《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规定:“赴洋学习幼童,入学之初所习何书,所肄何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四月考验一次,年终注明等第,详载细册,呈送上海道转报。”
留学生的派遣使得留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技术知识,一些留学生在介绍西方文化与呼唤改革方面也有很多的贡献,如严复、马建忠、陈季同等。陈季同还是第一位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去的重要人物,并且用法语把许多富有魅力的中国民间风俗和文化作品介绍给法国人。”
——王凯《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传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利玛窦得出“中国不会远征欧洲”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制定的留学生教育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化交流的意义。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年,清政府颁布《咨议局章程》。1909年8月,除新疆外,各省先后宣告成立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咨议局是“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的机构。其职权为:议决本省兴革事件;议决本省预决算、税法、公债及担任义务的增加;议决本省单行章程规的增删、修改以及权利的存废;选举资政院议员,中复资政院、督抚咨询事件等。
清廷明确规定咨议局所定的议案“采纳与否,凭诸督抚”。如咨议局“议事有逾越权限,不受督抚劝告者”,督抚可令其停会;咨议局所议事件有“轻蔑朝廷”“妨害国家治安者”,督抚得奏请解散。咨议局对督抚行为既不能质问,又不能弹劾,只能呈请资政院核办。而资政院议事均须请旨裁夺,其可否裁夺之权仍在君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咨议局的性质和地位,评析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的改革。

2.单选题(共6题)

4.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税收稳步增长,国库充盈
B.商业环境不利,商税繁重
C.商品经济发达,成为经济主导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5.
明初,规定工匠“轮班制”,各地工匠定期轮流到京师服役,每三年一班,每期无偿服役三个月,其余时间归自己支配,改变了元代工匠毫无自由、终年在官府监督下生产的做法。这示举措
A.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导致了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C.反映了封建国家对人民人身控制放松的趋势
D.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6.
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
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
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
7.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写到:中兴的官你们开始“认识到中国既不能孤立于近代西方***衙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清政府被迫放弃朝贡体制
B.后发外诱型近代化进程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
C.清政府企图在旧体制上适应西方外交的产物
D.清政府对西方的态度出现了比较务实的妥协
8.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他的主张
A.忽视了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性
B.找到一条合适国情的救亡之路
C.实质是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D.促进青年觉醒,瓦解了传统文化的社会根基
9.
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的进扰,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万里长城以保障农业生产。现代研究表明长城的走向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古代地理测量测绘发达
B.“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受推崇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与脆弱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