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签订后,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批评说:“今日甚嚣尘上之《中美商约》问题,表面上是一纯粹的经济问题,内容上确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问题。”在此前后,国民党政府还同美国签订了其他一系列条约。
从底线上讲,对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维护。┄┄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相反,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从诚意上讲,对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定推进。┄┄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从责任上讲,对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同样,国际贸易需要“基石”,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支柱”。而这一“基石”和“支柱”,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双方是如何一步步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
(3)依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贸易战的几点认识。
材料一 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签订后,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批评说:“今日甚嚣尘上之《中美商约》问题,表面上是一纯粹的经济问题,内容上确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问题。”在此前后,国民党政府还同美国签订了其他一系列条约。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一卷》
材料二 1971年年初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坚冰即将打破的时刻。但是对这两个国家来说实现关系的真正好转,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处理同台湾以及“亚洲盟国”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在中国方面,与美国的缓和需要在当时的革命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越南、朝鲜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双方都担心做出的主动表示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回报,这也是造成局面僵持的重要原因。——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
材料三 尤其中美经贸合作,中国的立场同样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的。┄┄你尽管反复无常,我自心有定数。从底线上讲,对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维护。┄┄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相反,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从诚意上讲,对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定推进。┄┄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从责任上讲,对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同样,国际贸易需要“基石”,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支柱”。而这一“基石”和“支柱”,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018年10月0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政治目的。简述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双方是如何一步步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
(3)依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贸易战的几点认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小估了希特勒的胃口。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小估了希特勒的胃口。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灾害和痛苦是难以设想的,但是我们不应当、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将来悲观失望。千百万人在忍饥挨饿,千百万人在战壕中牺牲性命,他们不但在受苦受难,而且也在聚集力量,思索大战的真正原因,锻炼自己的意志,他们对革命有了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群众的不满愈来愈增长,风潮、罢工、游行示威和抗议战争的运动愈来愈激烈。对于我们这就是保证,保证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列宁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灾害和痛苦是难以设想的,但是我们不应当、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将来悲观失望。千百万人在忍饥挨饿,千百万人在战壕中牺牲性命,他们不但在受苦受难,而且也在聚集力量,思索大战的真正原因,锻炼自己的意志,他们对革命有了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群众的不满愈来愈增长,风潮、罢工、游行示威和抗议战争的运动愈来愈激烈。对于我们这就是保证,保证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
——摘自1916年列宁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布尔什维克始终认为必要的工农革命,已经成功了。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个绝无资产阶级参加的我们自己的政权机关。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摘自列宁在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对当时形势发展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列宁的历史功绩。
2.单选题- (共12题)
5.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
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
6.
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
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
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
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
7.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
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 |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8.
据统计,在1989年到1996年期间,仅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440亿和350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建立 |
B.政治格局演变助推了经济全球化 |
C.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空前强化 |
D.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格局的巨变 |
9.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
B.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
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 |
10.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
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
C.对外贸易发达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1.
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
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
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2.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A.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 |
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
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
14.
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间,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18.3%,买办占24.8%。这表明我国近代企业必然会带有
A.封建性 |
B.集团性 |
C.垄断性 |
D.地域性 |
15.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由此可见,促成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根本因素是
①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②使用铁器、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③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④各国竞相变革,实行富国强兵之策
①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②使用铁器、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③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④各国竞相变革,实行富国强兵之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