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
材料: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来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749年(天宝八年),“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
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57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49万,马8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
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57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49万,马8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3.
(题文)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
B.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
C.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
D.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
4.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
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
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
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
5.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
C.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
6.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民主政治建立的程序来看,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7.
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 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
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 D.甲午战争前中国惊呆化停滞不前 |
8.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9.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
10.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
C.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
D.蒋介石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
11.
1975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关于团结与互助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
A.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
B.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
C.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
D.维护世界和平 |
12.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
B.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
C.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
D.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
13.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
14.
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
15.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6.
近代民族实业家的代表之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股。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
A.在一战以后遭受外国资本打压 |
B.在国共内战时期遭受国民政府搜刮 |
C.在抗战时期遭受官僚资本排挤 |
D.在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资本排斥 |
17.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俄国(苏联) |
1909-1911 | 0 | -90 | +56 | +46 |
1919-1921 | -89 | -110 | +32 | +14 |
1929-1931 | -205 | -76 | +40 | +53 |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