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君毅先生认为西方成就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出于对人性中的“原罪”的
戒慎恐惧和克治省察,以及对人性中的阴暗面的高度不信任,从而建构出一整套制衡和监察之法律机制和政治设施,以防止政府和当权者滥用权力。中国崇尚性善论的道德之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胜于立法限制。由是可见,西人成就民主政治,中国却迟迟开不出民主政治的生命之花,两者最重要的理论差别在于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截然不同的“人性假定”。中国的性善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西方文化的原罪论则把每个人都视作可能的坏人。“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人治”与“法治”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亦有相关论述,并直接点出了道德操守治国的不可行性。
(1)根据材料,概括中西方制度设计的差异并利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证,指出其本质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西政治制度设计差异的原因?当今中国是如何处理的?
材料唐君毅先生认为西方成就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出于对人性中的“原罪”的
戒慎恐惧和克治省察,以及对人性中的阴暗面的高度不信任,从而建构出一整套制衡和监察之法律机制和政治设施,以防止政府和当权者滥用权力。中国崇尚性善论的道德之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胜于立法限制。由是可见,西人成就民主政治,中国却迟迟开不出民主政治的生命之花,两者最重要的理论差别在于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截然不同的“人性假定”。中国的性善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西方文化的原罪论则把每个人都视作可能的坏人。“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人治”与“法治”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亦有相关论述,并直接点出了道德操守治国的不可行性。
(1)根据材料,概括中西方制度设计的差异并利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证,指出其本质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西政治制度设计差异的原因?当今中国是如何处理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鉴察改革的影响。
材料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鉴察改革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土地和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叙周密准备,使用优势兵力分别向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同时发起突袭进攻,另有10个阿拉伯国家派遣部队或飞机参战,以色列面临两线夹击的极大威胁;以军快速动员,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大纵深突击扭转被动局面;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得到苏美战略空运及时补充、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情报,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各种战术导弹,展开大规模电子对杭使战场情况复杂,作战损耗重大。10月24日,双方在安理会调解下停战,战后以色列国内强硬派再次抬头,对阿拉伯国家戒心大大加强。
(1)根据材料,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土地和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叙周密准备,使用优势兵力分别向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同时发起突袭进攻,另有10个阿拉伯国家派遣部队或飞机参战,以色列面临两线夹击的极大威胁;以军快速动员,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大纵深突击扭转被动局面;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得到苏美战略空运及时补充、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情报,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各种战术导弹,展开大规模电子对杭使战场情况复杂,作战损耗重大。10月24日,双方在安理会调解下停战,战后以色列国内强硬派再次抬头,对阿拉伯国家戒心大大加强。
(1)根据材料,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几个方面,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19犯年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创办《独立评论》,先后为其撰写1309篇文章。1938-1942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其后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碎发心脏病逝世于台北,获蒋介石祭吊亲书挽联哀荣:“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其后蒋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学术成就卓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
材料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几个方面,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19犯年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创办《独立评论》,先后为其撰写1309篇文章。1938-1942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其后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碎发心脏病逝世于台北,获蒋介石祭吊亲书挽联哀荣:“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其后蒋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学术成就卓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学“修身、齐家”的终极关怀和必然延伸。但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挑战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寻找救亡图存和追赶西方的道路成为时代需求,于是“中体西用”出现了;甲午后,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分析其弊政的基拙上,在《民族主义》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拙;在《民权主义》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观念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在《民生主义》中以儒家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的同义语。直至“尊孔复古”后,西方文化摧毁了国人民族自信,儒家成为“落后挨打”的替罪羔羊,被国人视为民族复兴的最大绊脚石。
根据材料,请围绕“儒家思想与政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史事加以论证。(要求:论题简洁正确、要点清晰、论证合理。)
材料“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学“修身、齐家”的终极关怀和必然延伸。但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挑战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寻找救亡图存和追赶西方的道路成为时代需求,于是“中体西用”出现了;甲午后,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分析其弊政的基拙上,在《民族主义》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拙;在《民权主义》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观念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在《民生主义》中以儒家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的同义语。直至“尊孔复古”后,西方文化摧毁了国人民族自信,儒家成为“落后挨打”的替罪羔羊,被国人视为民族复兴的最大绊脚石。
根据材料,请围绕“儒家思想与政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史事加以论证。(要求:论题简洁正确、要点清晰、论证合理。)
3.单选题- (共8题)
6.
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者盖尤斯的《法学阶梯》确立了罗马私法的三大中心:人、物和诉讼。围绕“人”这一中心,论述了“关于人;生来自由人和解放自由人;解放自由人:罗马市民,拉丁人,归降者”等基本问题。这一论述
A.体现了公民法的法律主体 |
B.反映了罗马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努力 |
C.突出了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
D.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 |
7.
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A.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D.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
8.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人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
C.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
D.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
9.
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
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
10.
如下图,1978年一2002年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成就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D.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用降低 |
11.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这一变化
A.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
B.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
C.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 |
D.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 |
12.
下图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由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做技术总监,其古罗马柱式构图、半圆形拱券、以弯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蕴含着和谐与理性,并富有人体之美。这种风格


A.表达了理性主义精神 |
B.符合了人文主义观念 |
C.体现了基督教的宗教信仰 |
D.在宗教改革中被人民抛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