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当今世界各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⑴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 | 西欧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
20世纪60年代 | 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原则。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
20世纪70年代 |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场。 |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⑴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017年,中国GDP约12万亿美元,欧元区19国GDP总和仅比中国多出约5千亿美元;2018年中国GDP将超过欧元区的总和。西方经济学家感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全球经济重返历史大部分时间持续的状态,过去150年西方经济超过东方的局面只是特例”。
材料一 罗马与秦汉帝国,都将广大地区组织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但是罗马各地物产的交流,还是在地方性的市场圈内解决;而汉代中国,通过一个道路系统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中国经济体系一旦编织成形,可以扩展,却难以裂解。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时经济的重新整合,常早于政权的统一。罗马则不然,地区之间无须依赖一个固定的交通网和固定的资源供求。因此,罗马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便没有再求重整的需要。中国的大帝国、文化圈与经济网络,彼此叠合,互相加强,遂有强固的凝聚力。罗马帝国秩序的稳定性不如中国,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中东、北非裂解为多文化、多族群的列国体制。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⑴依据材料,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经济体系的差异,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注:“宗主国”指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占领并统治殖民地的西方殖民国家。例如,印度独立以前是英国殖民地,这一时期,英国就是印度的宗主国。
⑵近代西方经济超越东方有多方面的原因,上图呈现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结合上图和所学对此方面的原因进行说明。
材料三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经过“一五”计划,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最初20年,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纺织、食品等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加快增长。进入21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中共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以信息化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径。
当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工业化及其世界地位为视角,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材料一 罗马与秦汉帝国,都将广大地区组织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但是罗马各地物产的交流,还是在地方性的市场圈内解决;而汉代中国,通过一个道路系统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中国经济体系一旦编织成形,可以扩展,却难以裂解。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时经济的重新整合,常早于政权的统一。罗马则不然,地区之间无须依赖一个固定的交通网和固定的资源供求。因此,罗马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便没有再求重整的需要。中国的大帝国、文化圈与经济网络,彼此叠合,互相加强,遂有强固的凝聚力。罗马帝国秩序的稳定性不如中国,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中东、北非裂解为多文化、多族群的列国体制。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⑴依据材料,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经济体系的差异,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注:“宗主国”指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占领并统治殖民地的西方殖民国家。例如,印度独立以前是英国殖民地,这一时期,英国就是印度的宗主国。
⑵近代西方经济超越东方有多方面的原因,上图呈现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结合上图和所学对此方面的原因进行说明。
材料三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经过“一五”计划,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最初20年,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纺织、食品等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加快增长。进入21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中共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以信息化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径。
当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工业化及其世界地位为视角,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3.
珍爱河湖,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
永定河曾称为“无定河”,经常泛滥成灾,威胁北京地区的安全。三藩战事刚刚结束,北边及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康熙就开始关注永定河的治理。对准噶尔部战事获胜后,康熙下令根治水患,“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
在治理永定河的过程中,康熙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直接领导者。作为一位热爱学习西方科技的帝王,他曾在冰面上亲自测量,发现河床已经高于地面,所以河水经常泛滥,决定开掘新的河道。康熙还多次视察治河工程,参与规划、督修。这次工程杜绝了河水漫流改道的可能,使北京城受洪水威胁的频率大大降低,但也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摘编自吴文涛《北京水利史》等
⑴阅读材料,概括康熙治理永定河的条件和影响。
永定河曾称为“无定河”,经常泛滥成灾,威胁北京地区的安全。三藩战事刚刚结束,北边及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康熙就开始关注永定河的治理。对准噶尔部战事获胜后,康熙下令根治水患,“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
在治理永定河的过程中,康熙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直接领导者。作为一位热爱学习西方科技的帝王,他曾在冰面上亲自测量,发现河床已经高于地面,所以河水经常泛滥,决定开掘新的河道。康熙还多次视察治河工程,参与规划、督修。这次工程杜绝了河水漫流改道的可能,使北京城受洪水威胁的频率大大降低,但也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摘编自吴文涛《北京水利史》等
⑴阅读材料,概括康熙治理永定河的条件和影响。
2.单选题- (共7题)
4.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
5.
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
C.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 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
7.
《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
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
9.
1873—1879年日本各类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治政府
①致力于发展近代教育
②完成义务教育普及
③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
④重视引进外国科技
年度 | 小学校 | 中学校 | 师范学校 | 专门学校(外国教师授课) |
1873年 | 12597 | 20 | | 26 |
1875年 | 24303 | 116 | 82 | 110 |
1879年 | 28025 | 784 | 87 | 108 |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治政府
①致力于发展近代教育
②完成义务教育普及
③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
④重视引进外国科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