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以某种相聚方式达成的集合,而是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与之相符的论断是
A.主权在民,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
B.召开公民大会,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
C.制定法律,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
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元首控制 |
2.
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下列最符合出版社要求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
B.米勒 |
C.塞尚 |
D.毕加索 |
3.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
C.天赋人权思想 |
D.社会契约思想 |
6.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
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
C.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
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7.
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株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 |
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 |
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
8.
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 |
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 |
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 |
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
9.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10.
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
B.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
C.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
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
11.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洪骍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
B.《天演论》产生巨大影响 |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
12.
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热点,下列某一时期关于汉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①“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地改用拉丁字母了”
②“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③“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④“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①“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地改用拉丁字母了”
②“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③“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④“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A.中国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有其自身特点,废汉字说法有失偏颇 |
B.这些评述应该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
C.上述评述说明当时国人有文化自虐心理,是崇洋媚外之徒 |
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态度 |
13.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纪纲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十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
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
D.主张“中体西用” |
14.
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 |
B.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 |
C.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 |
D.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