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16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历代统治者都把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存粮备荒放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即使如此,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仍然严峻。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限制,粮食安全只能停留在维持最低生活需求的层次。宋元至明清时期,虽然粮食亩产量明显增加,但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粮食需求剧增。历代统治者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都立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往往忽視了粮食自由贸易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即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大量土地掌握在官僚、士绅、地主手中,普通农民在缴纳政府各种赋税后,面临饥荒的风险更大,加之社会救济体系的不完善,粮食安全的水平也大大降低。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近代农业和土地问题也一直受到关注。梁启超和孙中山曾针对土地国有化问题展开辩论。张謇在振兴农业的方案中提到“荒之地,听绅民招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同时还提出“棉铁主义”,认为“今日中国为奖励纺织计,根本计划,必先奖励植棉”。民国初年,农林总长的宋教仁则提出,设立农业金融机构“以辅助农民之资力”,设立教育机构“以增长农民之知识”,甚至提出为发展农业可以“酌量输入外资”。针对全国当时暴发大面积水灾,宋教仁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源之地山林滥伐”“沿江沿湖土地之开垦”等人为因素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
——摘编自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严峻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简要评价。
2.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改革有何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3.单选题(共5题)

4.
五四运动期间,曾经流传一则广告:“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购买国货与抵御外国经济和政治侵略密切相关
B.推动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C.民族工业品质量完全可与洋货媲美
D.德国强占青岛激起国人抗争
5.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6.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7.
五四运动前四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十个月。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B.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8.
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指出:“在书写如此重要的民族国家历史方面,与那些本国的历史学家相比,异邦历史学家显然要写得更好一些——因为异邦历史学家是超然地、独立地对此进行描述;因为后者——本国历史学家在其历史著作中多多少少都传递了种种同情与憎恶。”这表明他认为
A.本国历史学家的著作缺乏真实性
B.历史著作要坚持客观主义原则
C.历史著作不能包含任何主观动机
D.外国历史学家著作更具可读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