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单选题- (共14题)
2.
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折射太阳光。但此见解与城邦通行看法和宗教教义相冲突,在公民舆论压力下,城邦以他对神灵不敬的罪名将其逮捕,最终阿那克萨戈拉被迫离开雅典。由此可见雅典民主
A.具有阶级局限性 |
B.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
C.超越生产力水平 |
D.颇具有原始的色彩 |
3.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一直受到可怕的虐待,他们经常被砍去手足,扔进野兽群里,钉在十字架上,或被活活烧死。有几位皇帝曾颁布法令,保护奴隶免遭主人残酷的迫害。克劳狄禁止主人杀死患病的奴隶,韦斯巴芗禁止主人将奴隶卖进娼门,图密善严禁阉割奴隶,哈德良严令禁止主人在未经法院判决的情况下将奴隶处死。这些法令
A.稳定了社会秩序 |
B.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维护的是奴隶的利益 |
4.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
6.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术界大多接受了一千余人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的做法
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
8.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 |
C.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D.社会主义实现由理想变为现实 |
9.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优秀人物。这充分体现了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立 |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精神 |
D.社会主义民主平等原则 |
10.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11.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倡导多边外交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12.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
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
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 |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
13.
有学者指出:“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费族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建国王借助资产阶级的力量,削弱了封建贵族权力 |
B.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中央集权的加强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欧洲社会的进步 |
D.王权加强的过程,正是各国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的过程 |
14.
“人才之不足,或者归咎于科举,以为教之以课试之文章,非独不足以成天下之材,反从而困苦毁坏之。科举固非古,然观其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皆粹然于其中,则其与古之所谓‘学古入官’‘学而优则仕’者何异?”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正确史实是
A.唐朝设明经科,培养了实用人才 |
B.北宋设进士科,培养了人才 |
C.王安石变法中重编教科书,整顿太学 |
D.明代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