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提炼“祖国母亲”的一种形象并加以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2.单选题- (共4题)
3.
如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 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 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 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面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 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法律条文 | 出自 |
1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
2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 第八表《私犯》 |
3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金额的罚金 | 第八表《私犯》 |
4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 第十一表《五表的补充》 |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 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 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 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面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 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4.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
5.
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百团大战
A.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
B.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
C.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
D.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
6.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