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第一中学文综一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13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流于形式化。……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同时,张居正又广泛增添人才,提拔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摘自百度百科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共4题)

3.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4.
如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
 
电力(千瓦)
煤炭(公吨)
水泥(公吨)
生铁(吨)
钢(吨)
1927年
772百万
1.42百万
498千
436815
30000
1936年
1724百万
26.2百万
1243千
958683
556347
 
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5.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B. 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
C. 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
D.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
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