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眉山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1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赴欧洲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现在,假如你的父母将去欧洲进行历史文化寻踪游,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解说词,对欧洲近代的某位思想家进行介绍,语言尽量简洁,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清末以来汉字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中西方自明末开始交流以来就时有冲突,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落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则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反思的路向和进程最后认为文化也不如西方——原因在于教育不发达、国民素质不高等,可以说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开始时认为器物不如西方,后来又认为政治制度不如西方,于是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和文化就此发生了现代转型,于是有了中国现代社会、现代文化。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高玉《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汉字和汉字改革。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
——百家讲坛资源网: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

2.单选题(共6题)

4.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这实质上反映了人民群众(  )
A.崇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B.希望“文化大革命”早日结束
C.拥护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D.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
“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肯定人的价值、地位
C.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
D.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
6.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
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后,爱因斯坦的理论却无人质疑,并且全球掀起了爱因坦热斯,世界各地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量子力学理论被实验验证B.广义相对论被实验验证
C.爱因斯坦的大力宣传推广D.战后人们渴求科学技术
8.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9.
孙中山曾讲:“现在是民国,是以民为主的,国家的大事人人都可以过问。这就是把国家变成大公司,人人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公司内无论什么事,大家都有权去管理。这便是民权主义的精义。”(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具有直接民主倾向B.学习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具有现代企业思想D.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