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0年的《加拿大国防法》及其修正案奠定了加拿大军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指挥官的军事司法权力过大,军事司法往往成为他们管理部队的工具;由于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军事司法公正难以保障。特别是1982年《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颁布后,军事司法制度与宪章精神显现出明显脱节之处。尽管当局不断地完善军事司法制度,但那些改革总是零星的、局部的。到90年代中期,军事司法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家司法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1998年10月加拿大国会批准并颁布新《国防法》,进行了军事司法改革。
原军事司法活动中主要角色混乱、职责不清,影响了军事司法的功能和公正形象。新法规定国防部长对军事司法活动的宏观监督职责:接受军法署长有关军事司法管理的年度报告、军事检察局长任免权和军事律师局主任之任免权,取消了国防部长指派即决审判的高级指挥官、召集军事法庭、批准对军官的除名或可耻出名、对拘留和监禁的缓刑等司法裁决权。
指挥官在案件调查、提起控诉过程中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了案件调查、起诉缺乏透明度,随意性较大。新法限制指挥官案件调查权,废除其控告的撤销权;新设立独立于指挥序列的国家军事调查局,负责调查严重或敏感性案件;在得出调查结论并与军事检察官协商后,调查官员有权提出初步指控,并将该指控交由指挥官处置;指挥官应就该指控征求军队律师的处置意见,若自己无正当的书面反对理由,须按律师的意见分流处置,或即决审判、或交由军事法庭审理。
原国防法的羁押审查程序是: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指挥军官审查:羁押8天后仍未接受审判者,每隔8天由指挥官提交军事法庭审查一次;羁押28天后由国防部长审查;羁押90天后,由国防部长再次审查。新法改革分离了羁押权和审查权,完善了羁押审查程序。具体为:
(1)初步审查。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审查军官对羁押进行初步审查;
(2)再次审查。如果在被羁押人被逮捕后的72小时内仍未对其提出指控,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对未指控的原因进行认定,并对继续羁押被羁押人的必要性进行重新审查;
(3)军事法官审查。未作出释放指示的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尽快将该人送交军事法官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该人继续进行羁。
——摘编自吴新元《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述评》
(1)依据所给材料,分析加拿大进行军事司法改革的背景。
(2)依据所给材料,概括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的措施,并合理推测其影响。
1950年的《加拿大国防法》及其修正案奠定了加拿大军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指挥官的军事司法权力过大,军事司法往往成为他们管理部队的工具;由于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军事司法公正难以保障。特别是1982年《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颁布后,军事司法制度与宪章精神显现出明显脱节之处。尽管当局不断地完善军事司法制度,但那些改革总是零星的、局部的。到90年代中期,军事司法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家司法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1998年10月加拿大国会批准并颁布新《国防法》,进行了军事司法改革。
原军事司法活动中主要角色混乱、职责不清,影响了军事司法的功能和公正形象。新法规定国防部长对军事司法活动的宏观监督职责:接受军法署长有关军事司法管理的年度报告、军事检察局长任免权和军事律师局主任之任免权,取消了国防部长指派即决审判的高级指挥官、召集军事法庭、批准对军官的除名或可耻出名、对拘留和监禁的缓刑等司法裁决权。
指挥官在案件调查、提起控诉过程中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了案件调查、起诉缺乏透明度,随意性较大。新法限制指挥官案件调查权,废除其控告的撤销权;新设立独立于指挥序列的国家军事调查局,负责调查严重或敏感性案件;在得出调查结论并与军事检察官协商后,调查官员有权提出初步指控,并将该指控交由指挥官处置;指挥官应就该指控征求军队律师的处置意见,若自己无正当的书面反对理由,须按律师的意见分流处置,或即决审判、或交由军事法庭审理。
原国防法的羁押审查程序是: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指挥军官审查:羁押8天后仍未接受审判者,每隔8天由指挥官提交军事法庭审查一次;羁押28天后由国防部长审查;羁押90天后,由国防部长再次审查。新法改革分离了羁押权和审查权,完善了羁押审查程序。具体为:
(1)初步审查。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审查军官对羁押进行初步审查;
(2)再次审查。如果在被羁押人被逮捕后的72小时内仍未对其提出指控,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对未指控的原因进行认定,并对继续羁押被羁押人的必要性进行重新审查;
(3)军事法官审查。未作出释放指示的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尽快将该人送交军事法官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该人继续进行羁。
——摘编自吴新元《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述评》
(1)依据所给材料,分析加拿大进行军事司法改革的背景。
(2)依据所给材料,概括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的措施,并合理推测其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被选举为美国第一届第一任总统,1793年获得连任,1797年3月4日卸任归乡。由此,美国形成惯例,一位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1951年2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一次。至此,一位总统任期不超两届的“惯例”变为“法定”。这说明
A.美国完善“权力制衡”制度 |
B.美国总统产生方式变化 |
C.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 |
D.美国总统权力缩小 |
4.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5.
如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情况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省籍 | 广东 | 广西 | 四川 | 山东 | 江西 | 河北 | 福建 | 湖南 | 江苏 | 浙江 | 贵州 | 八旗 | 湖北 | 台湾 | 安徽 |
人数 | 50 | 1 | 1 | 2 | 3 | 1 | 11 | 8 | 28 | 23 | 4 | 16 | 2 | 1 | 16 |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A.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
B.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
C.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
D.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 |
6.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 |
7.
1932年4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发表谈话,宣称:“如左派之共产党与夫右派之国家主义派,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则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争。”这反映了国民党
A.释放出缓解国共关系的信号 | B.放弃了围剿红军的政策 |
C.为应对国内舆论而故作姿态 | 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8.
***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6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组织大规模会战 |
B.独立自主的进行游击战争 |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
9.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0.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 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
11.
1979年全国人大对《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根本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根本
12.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 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C. 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A. 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 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C. 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13.
1874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但很快达成协议。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而沈葆桢及沿海疆臣等,佥以铁甲船尚未购妥,不便与之决裂。是此次之迁就了事,实以制备未齐之故。”文祥的奏疏
A.希望政府在海防方面有所作为 |
B.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 |
C.增强了民众海防意识 |
D.为涉事人员妥协迁就寻找借口 |
14.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A.该时期民族融合的作用 |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
C.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 |
D.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 |
15.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
C.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
D.对宋朝的忠诚 |
16.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述:台湾重归清朝怀抱,清朝经此教训,对台施政开始舍弃“以不治治之论”,改行“实效管辖领有论”,不但积极开山扶番、开路垦荒、兴学教化、铺筑铁路、充实防卫,……光绪十一年(1885),更宣布台湾建省,直辖中央,转型成为西方式的管辖体制。这表明
A.台湾建省主要是吸取中法战争教训 |
B.“实效管辖领有论”是中国传统的主权理论 |
C.清政府借鉴西方的国家管理体制 |
D.台湾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