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1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的实质是什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延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的教育改革特点。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则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辖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要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徐新《西方文化史》
(1)材料一中“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和拿破仑在巩固政权的手段上有何相似之处?

2.单选题(共6题)

6.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
D.政府轻视技术革新
7.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8.
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
A.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C.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
9.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10.
有人用下面几句诗来形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情况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千树万树梨花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万马齐喑究可哀”,其中导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主要原因有
①“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的兴起
②民族资产阶级热心投资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创办了近代海军
B.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抵制了外国资本扩张

3.选择题(共2题)

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 |BCAC| 最大时,点C的坐标是{#blank#}1{#/blank#}.

13.

Tom, your room is too dirty. You must 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