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局限性。
(3)陈旭麓先生认为,“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1861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 1862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开设一个小型洋炮局;广州开办一所外语学堂(同文馆)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6年,左宗棠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船政学堂 1867年,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 1868年,遣使团往聘列国,以蒲安臣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1870年,李鸿章将天津机器局扩充为四个厂 1871年,筹划在大沽修筑一西式炮台 | 1872年,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10年间,共有120名学童分四批被遣留洋 1872年,李鸿章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 1876年,李鸿章派遣7名官佐赴德国福州船政局选送30名学生和艺徒赴英法 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年,大沽与天津间开设电报线路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一所水师学堂;李鸿章奏请批准铺设铁路 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北铺修20里长的一段铁路;遣10名水师学生出洋留学 1882年,李鸿章在旅顺开筑一座军港和一所船坞 1883年,李鸿章派遣13名水师学生、4名艺徒赴英法德研习造船,13名学生赴英学航海 |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局限性。
(3)陈旭麓先生认为,“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言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材料二 阿尔伯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的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头上。”
材料三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惩罚。”
——《九十五条论纲》
(1)根据材料一对比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
(2)村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村料三是谁提出来的?他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言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材料二 阿尔伯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的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头上。”
材料三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惩罚。”
——《九十五条论纲》
(1)根据材料一对比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
(2)村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村料三是谁提出来的?他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3.
选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汉人胡食图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依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汉人胡食图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依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4.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5.
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A.蒸汽机的改良 |
B.采矿业的发展 |
C.珍妮纺纱机出现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6.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
B.组织编译《各国律例》为抗英斗争服务 |
C.编译的《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 |
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
8.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9.
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
B.彼特拉克 |
C.马丁·路德 |
D.康德 |
10.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 |
B.中世纪神学思想 |
C.中国的儒家思想 |
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
11.
下表中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 论点 | 论据 |
甲 |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两者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
乙 | 智者学派认为: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 两者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
C.甲的论点错误、论据正确 |
D.乙的论点错误、论据正确 |
12.
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
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 |
B.肯定了世俗的王权 |
C.打破了宗教的束缚 |
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
14.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16.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②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①火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②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17.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 |
B.![]() |
C.![]() |
D.![]()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